步枪
![]() | |
基本资料 | |
萌属性名称 | 汉:步枪 英:rifle 德:gewehr 日: |
---|---|
萌属性别称 | 来复枪 |
萌属性类别 | 武器道具 |
典型角色 | Pyrrha Nikos |
相关萌属性 | 突击步枪、狙击枪、火枪、机枪、手枪、冲锋枪 |
步枪是一种常见且历史久远的轻兵器。
目录
概述
步枪,简单来说就是步兵使用的长枪。它是步兵常用的主战武器。通常有较长的枪管,使用高威力弹药,射程一般在300米到600之间,部分大口径步枪射程可达1000~2000米左右。
步枪由火枪中的线膛长枪演变而来。
历史
来复枪( )
“来复”,即“来复线”,是对英语词“Rifle”的音译。这个词本义为膛线,后来引申为刻有膛线的枪即线膛枪,来复枪就是线膛枪。不过只有长枪有资格获得这个称呼,短枪比如手枪之类,即使有膛线,也不得以“来复”称之。时至今日仍有部分人保留了使用“来复枪”这个称呼的习惯,并用它指代那些老式单发步枪。
来复枪最初在莫卧儿帝国(位于今印度)被制造出来,很快就投入生产,继而被运用到战争当中。来复枪作为一种单兵武器,在沿北美西部边缘13个殖民地的技术熟练的士兵中得到了应用。欧洲吸取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经验,到18世纪末时,来复枪和来复枪手已经成了欧洲战争的兵器和士兵的一部分。但由于来复枪的造价较高,加之发射速度又比较慢,因此直到19世纪,来复枪在欧洲正规连级部队中还只是有选择地配备到少数部队。
至十八世纪出现了后填装式枪和十九世纪出现了定装弹药后,有膛线的枪械才成为主流,并且有枪托和长枪管的来复枪通常为步兵使用。19世纪初,英国轻步兵最先对来复枪作了改进,使之适合正规作战需要,在队形密集的滑膛枪士兵队伍中插进了少量来复枪士兵,他们的枪采用了著名的“米涅弹”——很明显,这样的来复枪手必须是遇事冷静、训练有素而且有高度纪律性的士兵。由于他既能单兵作战,又能在密集的队列中进行射击,因此实质上相当于后来所谓的全能步兵中的士兵。
线膛火枪最终演变成今天我们熟知的步枪,而滑膛火枪则演变成霰弹枪。
步枪与卡宾枪
以前在战场上浴血搏杀的士兵们,不但有走路的步兵,也有骑马的骑兵(当然也有骑马的步兵,西方称龙骑兵)。步兵使用的长来复枪,自然地被称作步枪;而相对地,骑兵使用的长来复枪,被称为骑枪或马枪,英文叫carbine,在中文里也音译为“卡宾枪(简记为卡宾)”。
步枪和卡宾枪的差异并不是很大,主要差异在枪管长度上——卡宾枪的枪管明显比步枪要短一截。缩短枪管的主要目的是保证骑兵在马上操枪时不会因枪身过长而行动不便;不过至于要缩短多少才算卡宾枪,国际上并没有统一的硬性规定。
自二十世纪以来,由于骑兵逐渐消失,卡宾枪之名基本上失去了它的本义,不过注意不要把这个名字和“短突击步枪(简记为短突)”混为一谈:因为短突比卡宾枪还要短一截,西方称之为“短卡宾枪”。当然,短突相较于卡宾枪要缩短多少,国际上也是同样无统一硬性规定的。
栓动、杆动与泵动( )
到了十九世纪,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推动了枪械的进一步发展,而其中最大成就当属后装金属定装弹的发明。相比以前需要将发射药、弹头和底火分别装载的分装弹,或是纸质或亚麻布质的定装弹,金属定装弹的装填效率无疑更高,也更适合随后到来的机械装填机制。原先被视作“邪教”、遭保守派强烈抵制的后装定装弹很快成为现代步枪应有的要素。
十九世纪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步枪都是“单打一”,即没有供弹具,打一发装一发,典例如英国的马蒂尼-亨利步枪、美国的斯普林菲尔德(春田)“活门”步枪和雷明顿滚轴闭锁步枪、德国的德莱赛步枪等。其中德莱赛步枪成为后来普遍流行的栓动步枪的原型,这种步枪几乎有了后世栓动步枪的一切构造要素。
为了提高射速,工程师为步枪加上了盒状或管状的弹仓,它们或收入护手,或插入枪托,可装入多发弹药,底部有弹簧将弹药向弹膛推出,通过操作带有抽壳钩、抛壳挺的枪机来实现上膛和退壳。经过研究,杆动枪机、栓动枪机和泵动枪机成为工程师们的首选,因为它们的结构与新的弹仓、送弹、抛壳系统最契合,而其他与之不相契合的如滚动块枪机、下落枪机等很快被淘汰。
十九世纪下半叶,经过一系列实战和工程师的进一步研究发现,栓动枪机才是最优秀的设计。相比杆动枪机和泵动枪机,它拥有更简单的构造、更可靠的性能、在卧姿射击时操作更加便捷,而且在精确射击时对枪手更友好,因为操作的动作幅度相对较小,不易破坏瞄准姿态。很快步枪就几乎都使用栓动枪机了,杆动步枪和泵动步枪退出竞争(仅泵动枪机在霰弹枪上仍有大量使用,而杆动枪机只剩情怀作了),栓动步枪一统江湖。
超乎想象的射程
十九世纪,由于步枪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一时间甚至超越野战炮成为战场上的主力支援火力之一。
为了获得更大的射程,这些步枪往往有比现代步枪更高的射击仰角。如果你有幸看到一支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初之间出产的军用步枪,一定会发现它的表尺射程往往可以达到1千米以上。以人类的能力,光凭肉眼瞄准是无法准确命中1千米以外的目标的,因此这种打法只适合对付从远处看上去也很大很显眼的集群目标。一般来说,使用步枪射击千米以外的目标时需要一群枪手同时以较大的仰角实施齐射,在一千米的距离上,再小的散布也会被放大到不可忽视的程度,如果不齐射根本打不中,这就又回到“排队枪毙”的思路上来了。显然,在这个特殊的时代,旧思路又成了新方法。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人还用过机枪抛射的打法,专杀躲在堑壕中的步兵,也取得不错的战果。
那么,步枪能不能把杀伤力保持到千米之外呢?答案是肯定的。即使是现在的中间威力弹和小口径高速弹,也有飞行2千米左右距离后打伤打残无辜行人的案例发生,十九世纪步枪使用的全威力弹就更不用说了。当然切记,威力够不够是一码事,打不打得中又是一码事。
随着其他远程火力的不断进步,这种用步枪抛射来进行火力支援的做法也逐渐消失了,现在只有狙击手在狙杀远处目标时才会进行远距离的抛射。不过别忘了,这种用高精度步枪配以高倍镜、弹道计算机、激光测距仪等精密辅助装备实施的单发精准抛射,和十九世纪的齐射抛射是不在一个技术层面的。
自动步枪(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自动步枪出现,作为单兵武器开始在战场上活跃,当时也叫做
受制于远距离交火的作战思想,早期的自动步枪多使用杀伤力很夸张、后坐力也很夸张的全威力步枪弹,如美国的勃朗宁自动步枪就使用7.62×63弹药(.30-06弹)。这样的自动武器在连射时极难控制,再加上早期自动武器复杂的构造和过大的质量,它们也更多是被当作轻机枪使用,也正因此在二战时代各国更倾向于采用更轻便也更易控制的半自动步枪,如美国的M1步枪和苏联的SVT-40步枪。二战后随着重兵器的蓬勃发展轻兵器的交火距离明显降低,自动步枪迅速发展并很快取代了大部分半自动步枪,但仍有不少狙击步枪为半自动步枪。
二战后期成型的突击步枪是使用中间威力弹或小口径高速弹的自动步枪,其操作方式与冲锋枪较为接近,但杀伤力远胜冲锋枪。在北约国家也常把使用全威力弹的自动步枪称为“
反坦克步枪 & 反器材步枪( )
早期的步枪因为使用的是能量较低的黑火药作为发射药,必须装填较多的发射药才能保证足够的射程和杀伤力,因此口径一般都比较大,10毫米以上的比比皆是,少数狩猎步枪甚至超过了20毫米枪炮分水岭而成为了“步炮”。随着能量更高的无烟火药在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之间白菜化,步枪口径逐渐缩小到8毫米以内,古老的大口径步枪也越来越少。然而,一个新威胁——坦克的出现,迫使少数步枪发生了一次口径提升。
坦克作为强势的新兴重兵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亮相,刺激了步枪的一个分支发展:反坦克枪。这种武器相当于是放大的步枪,它们的口径更大,使用更强悍的子弹,因而有能力贯穿普通步枪无力击破的钢铁装甲。德国人首先使用了反坦克步枪,它是7.92毫米的毛瑟98式栓动步枪的放大版本,使用13.2×92毫米口径的钢芯穿甲弹,可以在100米的距离上击穿25毫米的钢板。
反坦克步枪基本上是以翻新的旧技术应对新态势的产物,而且在最初的反装甲作战中也有良好的表现,因此参战双方都或多或少采用了反坦克步枪。之后的间战期和二战时代,在欧洲又出现了多款反坦克步枪,如英国的博伊斯、芬兰的拉缇L-39、苏联的PTRS-41等。由于反坦克枪潜力有限,面对越来越坚固的坦克越发无力,到二战时代便逐渐被无坐力炮和火箭筒等更具杀伤力且同样轻便的单兵反装甲武器取代。
不过,由于反坦克步枪相比大口径机枪和小口径火炮更加便携、相比无坐力炮和火箭筒在更远的距离上精度更高,因此它们最终被保留下来在一些特定场合用于对付运兵车等轻装甲目标以及薄弱的防御工事,如苏联就将PTRD和PTRS反坦克步枪用于攻击砖墙或沙袋堆砌的掩体。这些反坦克步枪可以视为反器材步枪的前身,战后这样的大口径步枪被保留了下来,并发展为今天的反器材步枪,典例有美国的M82、中国的QBU-10等。
反器材步枪相较于一般步枪的优势不仅仅是高威力,其超远射程也是其一。虽然根据动能公式Ek=1/2 mv2可知,小口径子弹可以通过提高速度来获得和大口径子弹相同的动能,在同样的射击距离上可以保持相近的威力;但受制于较低的质量,小口径子弹难以抗衡空气阻力和风偏作用等外力的影响,在远距离上精准度必然严重降低。正因为大质量的大口径子弹受到空气阻力和风偏作用等外力的影响更小,它们往往更适合打击千米以外的目标。事实上,历史上有不少千米级狙击记录都是由12.7毫米口径的步枪创造的。一些设计师恰时地抓住了这个优势,把一些反器材步枪的精度提高到与传统的狙击步枪相当的层次,所以今天也有“反器材狙击步枪”一说。
考虑到12.7毫米狙击步枪太过笨重,各国也有研发中等口径远程狙击步枪的尝试,如英国和中国都设计了自己的8.6毫米口径狙击步枪,其中英国的还参与过实战并刷新过一次远距离狙击世界纪录。
著名步枪
- 美国
- 温切斯特m1887杠杆步枪
- 克拉格-约根森步枪
- M1903斯普林菲尔德(春田)
- M1加兰德
- M1卡宾枪
- M14步枪
- 英国
- 法国
- 勒贝尔1886步枪无烟火药枪的鼻祖
- Mle 1907/15步枪
- Mle1916步枪
- MAS-36步枪
- 苏联/俄罗斯
- 莫辛-纳甘步枪
- 费德罗夫自动步枪
- 托卡列夫SVT半自动步枪(SVT-38/40)
- 捷格加廖夫PTRD/西蒙诺夫PTRS反坦克步枪
- 西蒙诺夫SKS半自动步枪
- 德国
- 意大利
- 日本
- 三零式步枪(三〇式步兵铳)其特别的保险故在中国亦称作“金钩步枪”
- 三八式步枪(三八式步兵铳)
- 九九式步枪(九九式小铳)
- 意式步枪(イ式小铳)
- 丰和金熊步枪
- 中国
- 其他国家
- FN FAL(比利时)
- 斯泰尔-曼利夏步枪(奥匈帝国)
具有本属性的典型角色
- 人形————《少女前线》
- 谢伊·科马克————《刺客信条:叛变》(气步枪)
- Pyrrha Nikos————《RWBY》(Miló,标枪、半自动步枪和单手剑三种模式)
- 艾什————《守望先锋》(“毒蛇”杠杆式步枪)
- 媞拉、维克托————《枪火游侠》
- 一枪穿云、沐雨橙风等————《全职高手》(枪系角色都有用使用步枪的技能,比如神枪手的巴雷特狙击)
- 反恐精英、恐怖分子————《反恐精英》(双方均可花费金钱购买步枪,不过双方能够购买的步枪有所不同,反恐精英的M4A1、FAMAS和AUG偏向稳定性,恐怖分子的AK47,GALIL和SG552偏向于杀伤力。)
- 玩家角色————《使命召唤系列》,《战地系列》,《逃离塔科夫》等所有FPS游戏
- 门矢士————《假面骑士Zi-O》M4驾驭
- 威尔·麦肯齐————《The Long Dark》(疑似老李,发射.303步枪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