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英语
![]() | |
基本资料 | |
萌属性名称 | 中式英语 |
---|---|
萌属性别称 | Chinglish、Chinese English、Chinese-ordered English |
萌属性类别 | 语言类 |
相关萌属性 | 日式英语、美国英语、汉语方言、中国人、混血儿、归国子女 |
中式英语(英语:Chinglish)是受中国语言习惯影响的英语,往往和英语国家和地区的英语表达不太一致。
尽管在中国内外,中式英语都被认为是不标准、不入流、应当尽量避免的,但是也有人认为中式英语作为客观存在的英语变体,应当得到尊重。
目录
介绍
汉语的特点是每个字都有独特的声调,不同的声调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因此,中式英语的发音特征之一就是每个单词都读重音,且都是去声,这一点在其他国家很少见。相反,在其他语言中常见的改发音方法并不明显。
汉语没有时态概念,因此不断使用一般现在时、动词原形是中式英语的一大特色。
中式英语的造词还有一个特征是逐字翻译,完全不考虑英语的语法(如:
有些中式英语词汇、词组已经受到词典认可,如
此外,一些人会将机器翻译自中文的英语表达称为“中式英语”,但严格来讲,很多这类“中式英语”完全可以归类为翻译错误,现实中也没有中国人会在口语中使用这样的表达。
发音
发音的情况与日式英语类似,有些中国学生经常使用汉字/汉语拼音来标注单词,因此,无法掌握正确的发音。如浊唇齿擦音[v]和齿擦音[θ,ð]在普通话中根本不存在,故而发音也就不正确。一些北方的同学对部分元音不分(如shit和sheet、bad和bed),以及把V简单粗暴读成wēi等。
普通话为母语者常见错误 |
---|
(未完待续) |
单词
由于中国英语教育的词汇量有限,中式英语偏好使用简单平易的单词。然而也不排除会有人为了装逼而故意使用复杂生僻的单词,尽管有时他们其实用错了。
在中式英语中,英美拼写均可接受甚至是混合,但实际上除了在香港以外,美式拼写更为常见。
对于合成词,中式英语倾向于分写,例如keyword写作key word。
此外,由于教材更新的迟缓,一些在英美已经产生变化的用法在中式英语中得以保留,例如“internet”在中国一般仍拼作“Internet”,一些老师会认为“internet”是不正规或错误的拼法。
语法
中文的语法和英文差别较大,受此影响,很多语法现象和成分在中式英语口语中会消失或误用,例如名词单复数、第三人称单数、冠词(a/an、the)。
此外,由于长难句、被动语态“更高级”的认识偏差,一些中国人写的英语反而更常使用这些中文里比较罕见的形式。实际上,《一九八四》作者乔治·奥威尔在《政治与英语》一文中主张“短字词已经足够时,就不要使用长字词”“倘若可以删去某个字,就必须把它删去”“可以使用主动式时,就不要使用被动式”等。这些原则尽管并非任何时候都需要遵守,但也是英语学术写作中的一般原则。
由于中文通常不使用半角标点,一些作者对英文等西方语言的半角标点使用规范较为生疏,经常出现误用的情况,例如在英文中使用书名号《》(实际上英文书名应当斜体;在需要标示但无法使用斜体的情况下,可用英文引号""),以及逗号和句号后不空格。
例子
- no zuo no die - 不作死就不会死
- 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 - 人山人海
- You ask me, I ask who? - 你问我,我问谁?(正规表达:I don't know, how should I know?)
- You didadida me, I hualahuala you -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 hand chicken - 手机(手 鸡)
- One car come,one car go,two car boom boom one car died. - 一场车祸
ACG作品中的中式英语
和其他英语变体的关系
由于都受到汉语的影响,中式英语与新加坡式英语、马来西亚式英语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例如上面例子中的“You ask me, I ask who?”也被认为是新加坡式英语),不过新马英语除了受到汉语(主要是闽南语、粤语和普通话)影响以外,也受马来语、泰米尔语等当地其他语言的影响,其中马来西亚英语受马来语影响尤甚,因此和中式英语仍有很大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