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 |
萌属性名称 | 台湾腔 |
---|---|
萌属性别称 | 台湾“国语”、台式官话、台式普通话 |
萌属性类别 | 语言类 |
典型角色 | 心华等 |
相关萌属性 | 汉语方言、闽南语等 |
拥有此特征的角色 |
台湾腔,又称台湾“国语”,有时和香港口音合称“港台腔”,是一种汉语官话方言以及人物的语言习惯,也是ACG次文化中的萌属性之一。
台湾腔,指的是在发音、声调、词汇、语法等方面受到台湾当地语言(闽南语、客家语、少数民族语言)影响的以北京官话为基底的现代标准汉语变体[1][2]。可细分为台北腔、台中腔、台南腔、东部腔等。
当然,有一部分台湾腔并非是受到方言影响,而是1949年后海峡两岸更新现代标准汉语的读音体系时,对部分字词取用不同的标准发音所致。代表就是“崖”(中国大陆发音:yá;台湾地区发音:yái)、“和”(表并列性质如“我和你”时:中国大陆发音:hé;台湾地区发音:hàn)、“垃圾”(中国大陆发音:lājī;台湾地区发音:lèsè)这三组字词。
此外,在外来词句的翻译,例如计算机、机械等专业词汇,以及ACGN等文艺作品的翻译方面,由于语义理解差异、政治社会架构等原因,再加之台湾翻译习惯受到日语、文言文影响较深,部分音系和用词偏向闽南语等汉语南方方言,而大陆翻译习惯受到德、俄等语言影响,偏向北方官话的音系和用词,导致台湾的翻译带有莫名的独特感,这一般也被算作台湾腔的部分。
事实上,出身中国大陆闽南语地区(如泉州、厦门)的人在普通话发音上与大众观念中的台湾腔别无二致,但这些人与台湾地区人依然存在上述的因两岸文化差异导致的词音、词汇差异。
台湾动画译制片配音起步较早,环境友善,未出现断层。因此早期中文动画译制片以台湾动画译制片为主,这些台湾动画译制片被引入中国大陆,成为这段时期动画爱好者的“童年回忆”。随着中国大陆动画译制片配音的发展,台湾动画译制片的优势逐渐减少。
与中国大陆闽粤沿海地区的口音类似,台湾腔在观感上偏“软、阴、柔”,与中国大陆北方地区在观感上偏“硬、阳、刚”的口音形成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一方面可能与地方语言基础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地方文化性格有关。有些人可能会在观感上认为此类语言习惯比较可爱。
ACG作品中出现台湾腔角色的原因,一是该角色在设定中与台湾有关,二是该角色的配音演员带有口音。
另外很多台湾汉化的作品在文字上采用台湾用词。
由于台湾互联网发展较早,早期许多中文网络用语与台湾腔有关,如“偶”“素”“菜鸟”“酱紫”“吐槽”“稀饭”“虾米”等,其中大部分随着中国大陆互联网的发展亦逐渐消失成为死语,小部分存留至今。取而代之的主要是以其他汉语方言为基础的网络用语。如今,在对消息过时者进行调侃时,有些网民会刻意使用死语来表达致远星战况如何的意味。
另外,由于台湾歌手蔡依林的影响,出现了以模仿台湾腔为主要内容之一的淋文化。
网络上有流行观点认为台湾腔和东北官话是最容易“带偏口音”的两种汉语官话方言。
↓↓↓典型案例↓↓↓
仅包括游戏中常见的可能影响理解的用词
台湾词 | 大陆词 | 备注 |
---|---|---|
怪手 | 挖掘机 | |
飞弹 | 导弹 | 这两个词有着共同来源:钱学森提出的“导向性飞弹”。 |
程式 | 程序 | |
解析度 | 分辨率 | |
网路 | 网络 | |
档案夹 | 文件夹 | |
保全 | 保安(人员) | |
捷运 | 地铁、轻轨 | |
软体-硬体 | 软件-硬件 | 软体和硬体在大陆用于指代生物体的软组织和坚硬结构,且一般后接一个“部分”。 例句:古代软体动物很难研究,是因为它们的软体部分极易被降解,只剩下大同小异的硬体部分——贝壳、喙、齿舌。 |
印表机 | (针式)打印机 | |
伺服器 | 服务器 | |
软碟-硬碟-光碟 | 软盘-硬盘-光盘 | 大陆也有使用“光碟”一词。 |
滑鼠 | 鼠标 | |
单车/脚踏车 | 单车/自行车 | “单车”一词在中国内地与台湾地区均得到广泛运用 |
机车 | (二轮)摩托车 | 机车在大陆用于指代火车头,如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等。 |
计程车 | 出租车 | |
桌球 | 乒乓球 | 大陆桌球一般指台球 |
踹共 | 现身 | 严格说属于闽南方言 |
記憶體 | 内存 | |
殘障 | 残疾 | |
國語 | 普通话 | 大陆通常是国语、普通话、中文三词混用,而台湾只用国语和中文二词 |
奥步 | 阴招 | |
化粧室 | 卫生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