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位是震荡波,他在《钢铁之心》中的载具形态为一艘浅水重炮舰。 | |
基本资料 | |
道具名称 | 近海与内河舰艇 |
---|---|
道具种类 | 军事舰船 |
道具用途 | 军事用途/海战/水战 |
相关作品 | 《黑礁》《战争雷霆》《战舰少女》等 |
相关道具 | 驱逐舰、巡洋舰、辅助性舰船
|
近海与内河舰艇指海军序列中在近海、内河活动的作战舰艇,通常在数十吨至数百吨的较小吨位上(但也有浅水重炮舰、濒海战斗舰等偏大的种类)。多出现在与战争相关的ACGN作品中。
近海与内河舰艇,顾名思义,以近海和内河两种环境为主要战场的舰艇。历史上最早的舰艇都是这一类型,盖因远洋航行在过去十分困难。
从设计上看,和贪大求全的远洋舰艇相对,近海与内河舰艇大都功能专一:有的专门扫雷、有的专门海战、有的专门反潜,等等等等。总的来说就像轻步兵队伍,每个成员各自实现一部分任务能力,再组合一下,就能解决各类复杂任务了。
由于小吨位往往能带来更高的推重比,且容易应用一些更适合高速航行的流体力学结构(如小水面线双体船型、水翼,等),近海与内河舰艇很容易飙起来,如鱼雷艇和导弹艇,航速区间通常在40~60kn。显而易见,小体型也决定了这类舰艇不大可能走多远,通常只能拱卫门户。不过,如果能以远洋舰艇为母舰,真要把这些小家伙儿带去远洋战场也还是有可能的。19世纪的定远级等一票老战列舰就有不少是带着鱼雷艇的。
有些近海与内河舰艇在设计时就考虑了远航的能力,比如浅水重炮舰和濒海战斗舰,虽然她们仍难以甚至完全无法在远洋战场执行任务,但如果只是横渡大洋去驰援离家甚远的近海、内河战场,还是做得到的。有些近海与内河舰艇本就是缩水的远洋舰艇,比如瑞典的“岸防战列舰”,所以多少还是有点能力去远航的。
俄罗斯帝国在19世纪下半叶决定设计一款重火力、重装甲且吃水尽可能浅的浅水重炮舰,于是设计团队决定采用短而宽的圆盘状船体。这样的设计理念,结果便是两艘诺夫哥罗德级。这俩姐妹在实际应用中暴露了不少问题,比如低下的抗风浪能力和糟糕的舵效,甚至迫使俄军做了锁舵,改用按理说更迟钝的反推转向。
纵使诺夫哥罗德级一生过得平平无奇,她还是在军舰设计史上留下了一个醒目的身影和流传甚广的都市传说,比如“如果她开炮就会被后坐力推得原地打转”——事实证明不存在这种情况。基于这样的都市传说,《战舰少女》把她的舰娘形象设计成旋转的芭蕾舞者,一开炮就会变成小陀螺。
苏联图波列夫设计局在二战前推出过一些内河炮艇,为了节约成本,其中一些型号直接将T-34系列坦克的炮塔怼在了上面。
二战后建国的现代朝鲜,同样因为为了节约资源,也直接把T-34-85坦克的炮塔怼在了上面。事实证明这种土办法非常管用,后来在朝鲜与韩国的几次炮艇交战中,韩方那些技术上更先进的炮艇反而都落入下风,在大陆军迷圈子里传为笑谈。
作为对这段历史的回顾,《战舰少女》在游戏中添加了当年作为炮艇主炮的T-34-85坦克炮作为舰娘装备。尽管装备说明表面这件装备是苏械,但对于玩家而言,让他们想到的更多还是朝鲜的“坦克艇”。
中国人民解放军所装备的037型猎潜艇,因其搭载的2座双57mm机炮和2座双37mm机炮,构成了形似战列舰的布局,甚至还真的被解放军拿来摆战列线,使其成为了名归实至的“战列艇”。
作为对这款经典战船的致敬,《战舰少女》在收藏室里设有这款战船的模型,装备该藏品时,全体中系舰娘火力点数+3。
和远洋舰艇相比,近海与内河舰艇要小得多,这也意味着在游戏中通常可以做到相对更身临其境的驾驶——毕竟远洋舰艇太大了,转舵、加减油门、看方向等一系列驾驶流程不得不分给几个部门分别操作;而小体型的近海与内河舰艇就不必布置那么多人员、甚至可能单人驾驶。
另一方面,这类舰艇的地位通常是边缘化的。毕竟绝大多数受众想看的通常是大舰巨炮之间的激情对射,而不是一群小卒子互相洒水。
她们的舰娘形象则与驱逐舰类似,以萝莉形象居多。由于近海与内河舰艇经常出现小船拉大炮的设计,她们也可以是背负着或骑乘着和自己不成比例的巨大的武器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