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互联网上资本与商业力量的介入是强势的,商业力量的介入势必引起原本不受拘束的亚文化群体的反感与抵制 | ” |
——《透视弹幕网站与弹幕族:一个青年亚文化的视角》,于2013年发布在《青年探索》。 |
![]() | |
基本资料 | |
用语名称 | 恰饭 |
---|---|
用语出处 | 未知,可能是孙笑川[1] |
相关条目 | 防不胜防、用爱发电、王境泽 |
“恰饭”即湘语、赣语、客家语等南方方言中的“吃饭”,在上述方言区中“吃”的发音接近普通话的“恰”(虽然音值等依然因地区而异),所以“吃饭”也就写成了“恰饭”。
恰饭是指某些有影响力的自媒体/组织/创作机构/up主/接受第三方广告并将其向自己的读者/粉丝/订阅者/观众推广的行为。简单来说就是打广告、直播带货。
详细表现为在视频中插入赞助商的广告或者是为赞助商的产品做宣传等等。
这时候“恰”指接洽广告的行为,“饭”指广告。
恰饭行为本身是正常的毕竟人不吃饭就会饿死,然而近年来它却被披上了更多消极色彩。
恰饭严重影响创作者。一些创作者在走上恰饭道路后创作风格会出现很多变化,以至于会专注于恰饭而越来越偏离初心,一部分人甚至因此走上了歪路,以至于违法犯罪。@LexBurner
有一些饭本身质量就有问题。产品本身质量不好或者厂商翻车时,创作者仍然在为其打广告恰饭就会引起反感。这种恰饭行为会被称为“恰烂钱”。
恰饭作品质量相对较低。有时候作者在接广告的时候会因为赶时间而质量不足,甚至出现没有干货、标题党的情况。
恰饭广告刷屏。常见的恰饭作品会直接使用第三方广告的原台词甚至画面而不做任何创新,在恰同一种饭的创作者多起来时,会有随便点进去一个视频就是这个广告的情况,很容易导致厌烦。就像你家电梯内的有声大屏幕广告或者电视开屏广告一样。
恰饭内容插入时间或方式不当,可能会破坏气氛。如在感人处忽然画风突变换成广告,容易破坏观感。
选材不当。有些视频内容比较严肃,不适合插入广告。
有时候人们可能会期待高质量创作者恰饭。
高质量的有创意的恰饭广告不仅不会被反感,反而会受到观众喜爱,这些创作者也会因此提高知名度。
对于在成长期的创作者而言,“能接到广告”某种程度上是对高质量创作者的肯定。
有的高质量创作者会因为用爱发电、自身疾病等等原因而较为贫穷。恰饭可以支撑他们继续创作。
不过有些高质量创作者在逐渐成名之后,其视频底下也会逐渐出现反感恰饭的声音……
以下为一些视频恰饭时可能出现的弹幕:
(待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