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game
![]() 传说之下中的Sans,他是一个典型的元游戏人物 | |
基本资料 | |
用语名称 | Metageme |
---|---|
其他表述 | 元游戏、超游戏、反游戏 |
用语出处 | 元小说(Metafiction)、元叙述(meta-narrative) |
相关条目 | 突破第四面墙、第四面墙 |
“ | 普通的游戏把你往屏幕里拽,元游戏则总是试图从屏幕里爬出来 | ” |
Metagame[1]是一种游戏的分类,中文通常译为“元游戏”或“超游戏”。
目录
简介
Meta这一前缀在metagame之前,曾经被用于修饰诸多事物,如metafiction,指元小说。在元小说中,最有名的例子莫过于《苏菲的世界》。在这部作品中,女主角苏菲经过一系列离奇事件,最终发现了自己只是一个故事中的虚拟人物,并以此为出发点,开始向创造这个世界的作者艾勃特少校抗争,最终以“天使”般的状态来到了艾勃特少校所处的世界。纸片人老婆三次元化有待成真。
Metagame的命名或许也是受metafiction一词的影响。元小说中的人物知道自己是一个小说中的人物,而Metagame中的角色也同样明白自己是一个游戏中的角色。很多Metagame中都会有角色具有突破第四面墙的能力。与元小说或元电影不同的是,游戏是一种互动艺术,因此Metagame为玩家带来的真实感也更加强烈。
以下是部分Metagame中可能会出现的meta元素:
与非Metagame的区别
值得注意的是,meta元素是Metagame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游戏拥有meta元素并非意味着这就是一款Metagame。
很多的游戏教程中也有脱离游戏环境而针对玩家进行指导的桥段(例如:按下A键扔出〇〇梦球,收服〇〇梦),但是它们并不属于Metagame。
同样的,很多游戏中的彩蛋也会出现meta元素,但是这也不意味着他们就是Metagame,还有可能是游戏制作者在致敬或者neta某样现实事物。不是metagame是netagame
“打破第四面墙”只是Metagame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而不是Metagame的定义与判定标准。真正的Metagame需要将meta元素作为游戏的核心元素之一,才足以被称为Metagame。
Metagame由于涉及到虚幻尝试对现实进行干涉,所以大多带有轻微的恐怖元素。当然,也有一些作品直接将这一恐怖感发挥到了极致JUST MONIKA。因此,Metagame大多比较小众,这也是这一名词难以做到准确定义的原因。
与ARG的区别
ARG一词可以指:
- “替代现实游戏”(Alternate Reality Game,下简称ARG游戏),或称“侵入式虚拟现实互动游戏”、“平行实境类游戏”。典型作品如由多部游戏中分散的谜题组成的解密游戏《青蛙分数2》。
- “增强现实游戏”(Augmented Reality Game,下简称AR游戏),以《Pokémon Go》《Ingress》为代表。
“ARG游戏”并非AR游戏,也不是VR游戏,它是以现实世界为平台,以“跨媒体叙事”的方式,以玩家(们)自己的行动和意识来参与其中,进行互动的一种网络游戏。它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行为艺术已经超出了单纯的电子游戏的范围。它与Metagame一样模糊了现实和虚拟的界限,与它部分重合但并不冲突。例如有人认为《DDLC》属于Metagame,而《DDLC》角色文件中的隐藏信息是某种ARG游戏。[2]
而“AR游戏”是通过增强现实技术,将现实中的真实环境和游戏中的虚拟事物实时叠加到同一个场景中,实现在现实世界与游戏中的事物进行互动的游戏。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AR/VR游戏中的虚拟事物还无法对现实进行干涉,但这不妨碍游戏制作人可能在未来设计出使用AR技术的Metagame。出于现实考虑,Metagame大多在PC平台上首先发售,与AR游戏的主流平台(手机、平板等具有摄像头的移动设备)交集不大,此外,Metagame在沉浸感极强的VR游戏中尤为少见。
作品列表
剧透内容可能影响观赏作品兴趣,请酌情阅读
公认的metagame
本段落综合了bangumi的METAGAME标签和meta标签以及奶牛关的资料。也部分参考了英文维基百科的Wikipedia:Category:Metafictional_video_games分类
- 《臭作》
- 《水仙花》(水仙花)
- 《屠杀之园》(屠殺の園)
- 《少年之国与少女爱丽丝》(少年の国の少女アリス)
- 《你和她和她的恋爱》(君と彼女と彼女の恋。)
- 《史丹利的寓言》(The Stanley Parable)迫害旁白之一
- 《新手指南》(The Beginner's Guide)
- 《传说之下》(Undertale)存档是决心至强者所可用的能力
- 《三角符文》(Deltarune)红心不是Kris的灵魂,是玩家操纵Kris的媒介
- 《新弹丸论破V3:大家的自相残杀新学期》(ニューダンガンロンパV3 みんなのコロシアイ新学期)
- 《心跳文学部》(Doki Doki Literature Club)
- 《主播女孩重度依赖》(NEEDY GIRL OVERDOSE)
- 《番茄先生》(Mr.TomatoS)
- 《艾希》(ICEY)迫害旁白之二
- Infinity系列:《Ever17》、《Remember11》
- 《Oneshot》玩家是游戏最重要的一员
- 《Pony Island》和下面的邪恶冥刻同作者且解谜涉及
- 《INSIDE》隐藏结局
- 《There Is No Game》迫害旁白之三我TM怎么还没开始游戏?
- 《邪恶冥刻》(Inscryption)游戏设定中有个叫卢克的人正在玩它,甚至跨游戏解谜
- 《六角疑云》(The Hex)邪恶冥刻的前作,Daniel Mullins之作,也是他的送命作(游戏中的酒保跨次元从电脑屏幕中伸出手掐si了作者)
- 《your boyfriend game》(游戏名字已经是明示了)Peter想要毁掉‘那面墙’来到最爱的你的身边,去到最爱的你所在的世界,但是...他 没 有 能 力 使 他 可 以 做 到
- 《JOHN DOE》Doe做了一切他/她能做的事情,包括换掉自己的立绘让自己看起来正常,将怪核般的背景换成精美养眼的风格,只为了让你爱他/她。他/她哪怕是个彻头彻尾的变态,也会因为你的选择,而不跟着去你家,远远的看着你。但也因为你的选择,在某个结局里,他/她痛苦砸碎了“屏幕”,哀求着希望你不要抛弃他/她
- 《咪莫》
- 《深夜回》
- 《美好的每一天~不连续的存在~》
- 《The Lar》
- 《tERRORbane》BUG模拟器
- 《Hello Charlotte》(“一切都好好地结束了,没有什么应该悲伤的。”)
安德的游戏安德操作的其实是伪装成“游戏”的实时指挥系统《Romance Academic》米奇经常和观众说话,并表现出观众同意他的观点的样子。《米奇妙妙屋》( )老子不同意啊!
有争议
- 包括了游戏剧情中出现了“meta”元素但在剧情中不占很大比重的游戏
- 《尼尔:复制体》:D结局会影响玩家的游戏存档
- 《尼尔:自动人形》:E结局会影响玩家的游戏存档
- 《死侍(游戏)》
- 《Superhot》:游戏中的玩家角色在剧情模式的最后击杀了自己的肉体
- 《疑案追声》:你是谁?
- 《魔女恋爱日记》:游戏本身无meta要素,而官网上的游戏发售后1个月纪念语音中出现了游戏主角提及了其他游戏的场景
- 《Baba Is You》:一个益智
推箱子游戏,游戏机制本身具有强烈的meta意味 - 《极限脱出:9小时9人9扇门》:利用NDS的双屏机制,上下两个屏幕显示的是不同人物视点的内容
- 《伊莉丝症候群》
- 《明日方舟》:目前游戏本身无meta要素,而在进行新手教程中若退出游戏,会有“???”角色提及玩家切换应用程序。神经连接貌似含义颇深
《命运石之门》:游戏第一章出现了凶真向“屏幕那边的人”(其实是向显示器上的“羊驼人”)介绍Lab成员的情节《电子女孩》( ):在游戏唯二女主角没有上吊的结局之一中,女主角称“爸爸”要来接她快忘了是不是了,求指正,在此之前会读取你的信息并说出(包括你的名字( )、你的语言等),并删C盘(应该没有真删)《植物大战僵尸》:你明明在房子外面督战,僵尸进了你家却会吃掉你的脑子,而且(某些版本限定)戴夫的车里有无限的烤肉且你买的烤肉戴夫说好吃
注解
- ↑ 不是Meta game,而是Metagame,一个完整的单词而不带空格
- ↑ 《心跳文学部》:恐怖游戏里最好的恋爱模拟_网易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