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芬·威廉·霍金 | |
本名 | Stephen William Hawking |
别名 | 史蒂芬·霍金 霍金 |
国籍 | 英国 |
出生 | 1942年1月8日 |
逝世 | 2018年3月14日 |
年龄 | 76岁(享年) |
职业 | 物理学及宇宙学家 |
相关人士 | 列纳德·蒙洛迪诺(合作伙伴) 吴忠超(翻译者) 彭罗斯(在奇性定理证明上的合作) |
代表作品 | |
《时间简史》[1]《果壳中的宇宙》《大设计》[2] |
“ | 上帝既造就天才,也造就傻瓜,这不取决于天赋,完全是个人努力程度不同的结果。 | ” |
——史蒂芬·威廉·霍金 |
史蒂芬·威廉·霍金(英语: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2018年3月14日)是英国理论物理学及宇宙学家,渐冻症患者,也是小说家、科普作家。在主流文化中被视为身残志坚的典范和顶尖科学家的象征之一。
霍金1942年1月8日生于英国牛津,当天恰为伽利略逝世300周年忌日。
霍金牛津大学毕业后在剑桥大学以研究生身份修读宇宙学,期间确诊渐冻症[3]。这种疾病使他逐渐丧失对肌肉的控制,逐渐瘫痪、失声,最终被迫依赖轮椅行动和计算机与他人交流,这也成为人们对霍金的普遍印象。
尽管身躯受到束缚,霍金仍坚持学术研究,并取得许多重要成果。在因黑洞辐射等方面的研究成名后,他开始撰写《时间简史》等科普书籍。
霍金于2018年3月14日逝世,享年76岁。当天恰为圆周率日和爱因斯坦139周年诞辰。
霍金先生并没有去世,只是更深层次进入了他所挚爱的宇宙。
霍金取得了许多学术成果,举例如下:
若广义相对论正确,宇宙起源和黑洞内部等情形中必然含有一个奇点。与彭罗斯合作证明。
恒星演化为黑洞后只保留质量、角动量、电荷三个不能变为电磁辐射的守恒量,其他信息全都丢失。
孤立黑洞视界的表面积永不随时间减少,黑洞合并后视界面积不小于原有视界面积之和。
霍金提出的一种黑洞视界附近产生的辐射,它允许粒子逃出黑洞视界,从而降低黑洞质量,导致黑洞蒸发。它预言若无物质补充,黑洞将不断缓慢蒸发直至消失,但尚未得到实验验证。
有设想认为霍金辐射可作为能源用于发电,如小说《舰娘,人工智能与异星歧途》中提及。
霍金虽然身体残疾,但依然在理论物理的前沿取得了重大的成就,许多ACGN作品中有以其为原型的登场角色或neta。
最广为人知是一点是,由于霍金在黑洞方面的学术成果,许多作品中的相关设定都会提及霍金及其理论,包括大量ACGN作品。
另外,霍金瘫痪在轮椅上只能用计算机合成语音说话的形象深入人心,许多作品有类似形象的角色。当人物角色有类似特点时,也可能会被赋予“霍金”的外号。比如《极黑的布伦希尔德》中的橘佳奈全身不遂,只有左手手指稍微可以移动,使用机械才能与人对话,因此别号“霍金”。
霍金与女儿露西·霍金共同写作了一系列儿童科幻小说《乔治开启宇宙的秘密钥匙》《乔治的宇宙寻宝记》《乔治的宇宙大爆炸》等,故事围绕男孩乔治进行。他偶然遇到宇宙学家埃里克,并在埃里克研制的超级计算机“宇宙”协助下,进行了一系列神奇的太空旅行和宇宙冒险。
拥有大量二次元形象,多由其粉丝创作,如《辛普森一家》。有艺术家在假想的以科学家为原型的格斗游戏为主题的点阵图动画创作中使用了其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