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条目主要介绍手机游戏《明日方舟》所处时间线的重大事件。
所有年份均以泰拉历为准,按照事件发生顺序排列。
事件年代 | 事件名称 | 发生地 | 事件参与方 | 简介 | ||
---|---|---|---|---|---|---|
年份未知 | 阿斯兰征服(非游戏官方命名) | 维多利亚 | 战胜方:原萨尔贡阿斯兰帕夏(即今阿斯兰王族) 战败方:维多利亚德拉克各部王族 |
阿斯兰征服,换言之,阿斯兰入侵,是尚未被游戏官方命名的一次历史事件。 阿斯兰王族原本为萨尔贡的帕夏,后因部分原因离开萨尔贡,开始侵袭尚处于德拉克各部王族统治的维多利亚地区。 在阿斯兰进入维多利亚的时代,该地区的各个德拉克部族并未充分统一全国,而是分区域统治,例如统治塔拉地区的德拉克盖尔王和伦蒂尼姆之王(由于维多利亚的国名与阿斯兰一族的姓氏相同,很有可能维多利亚地区实际上是在阿斯兰征服之后才得到真正的统一)。在此种状态下的德拉克诸王与阿斯兰爆发了冲突,最终结果是双方签订协约宣布阿斯兰与德拉克两族共同拥有王位继承权。这便是维多利亚如今政治的基础,也同样是后续诸多事件的根源。 从后续的结果上来说,这一协议的缔结并未结束阿斯兰与德拉克两族之间的政治斗争,德拉克此后的政治势力更是遭到阿斯兰的打击,逐步退出王位竞争以至于绝嗣。阿斯兰成为了维多利亚的统治者却难以坐稳王位,身为外族的根本性问题导致了其政权对本地部族采取高压态势,成为了日后深池叛乱的导火索。此后贵族中的反王派掀起政治变乱,将阿斯兰国王斩首,致使推进之王等王族成员不得不流落异乡,这一事件的发生的根源也可能正是所谓阿斯兰征服的遗产。 如今伦蒂尼姆已经王位空悬,这场征服/入侵,没有真正的赢家。 | ||
年份未知 | 神明讨伐战争(非游戏官方命名) | 炎国 | 战胜方:炎国朝廷 战败方:炎国神明势力 |
大炎建国之后,神明曾存在于炎国境内。 一位大炎皇帝曾对神明漠视人民在天灾中的疾苦、不去保卫大炎国土而感到愤怒,决定倾全国之力,御驾亲征。在皇帝号令下,无数江湖奇人参与了对神明的狩猎。在狩猎中,一位神明背叛了自己的亲族,参与到了狩猎之中。尽管大炎诛杀了几只神明,但国内伤亡惨重,而那位皇帝从此以后饱受争议困扰。 那位皇帝在年老之时原谅了这背叛了亲族的神明,功过相抵,神明幸得不死,但前提是必须臣服于大炎。之后神明化成了十二块碎片,并赋予其人形,散落于炎国各处,彼此停止厮杀,形成了年、夕、令等,他们都以兄弟姐妹互称。 曾讨伐过神明的奇人有些还在世,如惊蛰的师伯白定山,其雷法仍能镇压岁相。 关于神明讨伐的传说在炎国国内不断流传,是否真实还有待深究,但可以肯定,“神明”确实存在于炎国各处,且各碎片有合而为一的趋势,未来可能会向大炎发起复仇。 | ||
31年 | 乌萨斯帝国建立 | 乌萨斯 | 战胜方:乌萨斯帝国现政权 战败方:原骏鹰帝国政权 |
位于北方的乌萨斯帝国原本的名称为骏鹰帝国,受所谓“神民”组建的骏鹰政权所统治。骏鹰帝国在国内采取了民族区别对待的政策,乌萨斯作为社会的主要生产群体掌握了大部分的生产力,而骏鹰则位居统治地位,对乌萨斯采取了多方面的迫害政策,如侵占财产及阻碍乌萨斯人的上升通道等,骏鹰帝国内部的社会矛盾在长期积累下逐步激化,也使得骏鹰政权愈发无力压制内部态势。 对于本就疲弱不堪的骏鹰政权以致命一击的是梦魇可汗军队的侵入,这场入侵尽管最终以可汗军队失败收场,却使得骏鹰政权元气大伤,掌握社会主体的乌萨斯人趁机发动起义,一举推翻了骏鹰帝国的统治,这便是乌萨斯帝国的黎明。 值得注意的是,乌萨斯帝国以乌萨斯民族命名,但是其统治多少吸取了骏鹰帝国在民族问题上处理失当的教训,乌萨斯、萨卡兹、婓迪亚,乃至于失去统治地位的骏鹰等都拥有一定程度的宽容(比如允许参军,也存在非乌萨斯的贵族)。但实际上其统治手段只是将矛盾完全压在了感染者群体上,从而掩盖了社会的深层次问题。 正如科西切在主线第十章末尾拷问乌萨斯历史所说的那样,如果这场变革中没有了骏鹰与乌萨斯的差异,没有了可汗的入侵,它又会是怎么样?它还会像如今学者所说的那样,是一场“乌萨斯民族的起义”吗? 但不论世人如何回顾与评价这场变革的功过是非,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是,以骏鹰和天马为代表的“神民统治”在泰拉开始崩塌。这的确是一场变革。 | ||
年份未知 | 卡西米尔骑士团国建立 | 卡西米尔 | 战胜方:卡西米尔骑士团 战败方:原天马政权 |
位于泰拉中北部的卡西米尔原本由天马们的神民政权统治,但是这一政权遭到了兴起于草原上的梦魇怯薛可汗的侵袭而动荡不安,最终被骑士团推翻。卡西米尔以骑士团为基础建立国家,有一些说法认为这次变革是乌萨斯推翻骏鹰神民政权所带来的连锁反应的一部分,是神民政权普遍垮台的时代潮流的体现。 但是骑士群体一定程度上令自身重走了骏鹰和天马们的旧路,由于骑士们对财富疏于打理,不事生产,最终使得经济权力落入扈从群体手中,扈从群体演变成了如今卡西米尔的商人集团。骑士集团的政治运作与国防开销需要商人集团的经济支持,但同时也在提防商人集团的攫权,最终导致了如今卡西米尔的监正会与商业联合会的二元格局。 商团力量本身也缺乏对抗骑士群体的军事优势,故而选择与源于中下层群体的刺客武装无胄盟合作,同时要求作为国家武力的征战骑士不得进入商团势力范围的城市中(这一要求事后在SS:长夜临光中被打破了),从而形成了与骑士集团的微妙政治平衡。 | ||
约8世纪 | 伊比利亚殖民玻利瓦尔 | 玻利瓦尔 | 殖民方:伊比利亚 被殖民方:玻利瓦尔 |
伊比利亚凭借科学技术进入了黄金时期,除了远征海洋,伊比利亚人还向陆上不断拓张。很快,伊比利亚来到了玻利瓦尔平原,在这里建立了殖民地。但由于种种原因,伊比利亚在玻利瓦尔数百年的殖民被迫终结,伊比利亚离开了玻利瓦尔,取而代之来到玻利瓦尔的则是莱塔尼亚人。 虽然伊比利亚的殖民结束了,但其在玻利瓦尔的经济、文化影响深远。 | ||
1038年 | 大静谧 | 伊比利亚 | 战胜方:海嗣势力 战败方:伊比利亚当局 |
大静谧是伊比利亚的一次大灾难。期间,伊比利亚的沿海城市陷入了平静,无线电波消失;海水暴涨,分离了灯塔与陆地。这次灾难导致伊比利亚遭到了海嗣大规模的入侵,沿海的土地被污染,城市被摧毁。 大静谧结束后,伊比利亚陷入了衰落,当局怀疑大部分阿戈尔人与深海教会存在关联,抓走了大量的阿戈尔人,使得阿戈尔人带来的超前的海洋技术无法使用,逐渐被废弃。大静谧后伊比利亚对阿戈尔人的打压延续至今。原本的国教会被圣徒卡门改组为审判庭,以应对深海教会的渗透。 “愚人号”事件中,屠谕者制造了可以令周围的声音全都消失不见的“歌声”,达到了大静谧的效果。 | ||
104?年—1053年 | 四国战争 | 旧高卢、维多利亚及莱塔尼亚境内 | 战胜方:莱塔尼亚、维多利亚、乌萨斯 统帅: 莱塔尼亚君主:巫王 维多利亚国王:弗里德里克三世 乌萨斯皇帝:弗拉基米尔·伊凡诺维奇 战败方:高卢 统帅: 高卢皇帝:科西嘉一世 |
四国战争是泰拉核心圈国家之间的大乱斗,特别是四皇会战,乃是上述国家间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极大地改变了泰拉的地缘政治格局。 高卢在皇帝科西嘉一世的励精图治之下迅速崛起,一度成为泰拉顶级强国,自此高卢开始不断扩张。四国战争的第一阶段是高卢对维多利亚的入侵。此时维多利亚国王弗雷德里克三世刚刚即位,维多利亚在西北边境与高卢展开冲突,哥伦比亚趁机独立,尤里卡自治州爆发围栏事件也宣布独立,维多利亚元气大伤。 随后高卢向莱塔尼亚遣使要求臣服,结果遭到莱塔尼亚的恶劣回应(巫王将高卢使节分解做成塑像送回高卢示威)。高卢旋即对莱塔尼亚发动战争,是为四皇会战的开端与第二阶段:高卢-莱塔尼亚战争。在战争第二阶段,高卢军队对莱塔尼亚的攻势可谓猛烈,莱方依托巫王的恐怖法术,击败高卢的先锋军,才得以维持战线。 这一局面先后引起了维多利亚和乌萨斯的注意,弗里德里克三世与乌萨斯皇帝弗拉基米尔·伊凡诺维奇先后率军参战,使得战局逆转,这便是战争的第三阶段:四皇会战,高卢军队由攻转守,颓势开始显现。 战争的最后阶段则是对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移动城邦——高卢首都林贡斯的攻防战,最终高卢方面不敌联军,科西嘉一世随皇后殉国,尸体下落不明,林贡斯化为火海并被彻底撕成碎片,高卢灭国。 战后联军方面对高卢进行了领土处置,已知维多利亚与莱塔尼亚都分得了部分高卢领土。而这场战争的深刻影响则不仅限于国境的变化。年轻的乌萨斯皇帝弗拉基米尔依托此战完成了对乌萨斯军国体制的构建,并开启了乌萨斯此后的大规模征伐。莱塔尼亚内部的反巫王派贵族收集了高卢的部分力量,于战争结束后数年发起叛乱,最终将巫王擒杀,拥立双子女皇登基。维多利亚则在数年后爆发内乱,末任阿斯兰君主被斩首,包括推进之王在内的皇室成员出逃。 四皇会战的惨烈程度远胜以往,对于众多理念都产生了巨大冲击,日后拉特兰教宗伊万杰利斯塔十一世发表的“拉特兰主张”中便以此次战争举例,声明泰拉各国合作共存的重要性。 | ||
105?年 | 哥伦比亚独立 | 哥伦比亚 | 战胜方:哥伦比亚 战败方:维多利亚 |
几乎与四国战争的同时,维多利亚原有的西北城邦联盟——哥伦比亚乘机爆发内乱。由于深陷与高卢的战争泥淖之中,维多利亚对于这些城邦无暇顾及。最终,哥伦比亚联邦宣布独立。不久,哥伦比亚击败了边境领公爵,巩固哥伦比亚的独立地位。 哥伦比亚独立同样也改变了泰拉原有的政治格局,这个泰拉史上最年轻的国家凭借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起来,赢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野心勃勃,对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而维多利亚在这之后元气大伤,尽管战胜了高卢,但难以再崛起。 | ||
1075年 | 血峰战役 | 东国——乌萨斯边境 | 战胜方:东国 战败方:乌萨斯帝国 |
血峰战役是改变了乌萨斯和东国政治格局的一次战役。在这次战役中,赫拉格最后一次上场,之后销声匿迹。 乌萨斯战败后,伴随着新兴势力的崛起,旧贵族和军方的地位受到压制。这些凭借源石工业发展起来的新贵,开始将旧势力排挤出乌萨斯高层,这也影响了其后大叛乱中对旧势力的政策——屠杀或流放旧军人,只有少部分人幸存。新势力逐渐在乌萨斯掌握大权。 东国在获胜之后,八大家族经过整合,形成了光元和光严两大势力,东国正式进入南北朝时期。 | ||
1076年至今 | 东国南北朝内战 | 东国 | 参战方: 北方光严家族 南方光元家族 |
血峰战役结束后,八大家族整合形成光元和光严两大势力,东国再一次陷入内乱,东国南北朝内战开始。 赤冬的姑妈原本效力于南朝光元家族,因不满身为家主的兄长再一次挑起内战,率部投向北朝,并因此使得这场战争更快结束。但表面停战之后,南北双方又陷入了长达二十余年的战斗,至今尚未结束。赤冬曾率领小队与南朝作战,在最后一次战争失利后被流放,随后离开东国加入罗德岛,但并未放弃回到东国的希望。白雪曾在南北朝越后合战与北朝侍大将交锋,结合南北双方敌对的现状,这也就解释了赤冬档案中“应尽量避免与干员白雪单独见面”的原因。 南北朝内战使得南北之间交流困难,但总体来说,东国的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文化产业也有一定发展。 | ||
年份未知 | 玻利瓦尔内战 | 玻利瓦尔 | 参战方: 辛嘉斯王朝、莱塔尼亚政府 由议会组成的联合政府、哥伦比亚政府 真正玻利瓦尔人 |
伊比利亚离开玻利瓦尔后,莱塔尼亚人来到了玻利瓦尔,玻利瓦尔成为了莱塔尼亚的附属地。后来玻利瓦尔建立了仆从于莱塔尼亚的傀儡政权——辛嘉斯王朝。 巫王执政时期,莱塔尼亚借玻利瓦尔在哥伦比亚挑起内乱,结果失败。玻利瓦尔还被哥伦比亚入侵,由议会组成的自治政府,即联合政府成立,玻利瓦尔从此进入两国代理人割据的状态。 随后,不堪战争困扰的民众为实现玻利瓦尔完全独立,组建了反抗军“真正玻利瓦尔人”,但也并没有改变局面。 杜宾曾隶属联合政府国民警备队,后投靠真正玻利瓦尔人。在杜宾离开玻利瓦尔时内战仍未结束,杜宾曾经的三位战友相继牺牲。潘乔曾在真正玻利瓦尔人获得上校军衔,后在战友的舍命救援下逃离战火。 多索雷斯是少有的不受内战影响的城市。极限铁人大奖赛期间,潘乔企图绑架观看比赛的三方代表,但惨遭失败,最终被捕入狱。 | ||
1078年 | 石棺事件 | 乌萨斯切尔诺伯格 | 事件涉及方 研究所所长:凯尔希 其他成员:谢尔盖(泄密者)、伊利亚、阿斯特罗夫、万比洛夫等人 乌萨斯集团军 |
切尔诺伯格市长鲍里斯侯爵在乌萨斯南部山脉挖掘出了“石棺”设备,并以石棺为基础,将切尔诺伯格建设成为一座新兴城市,由此引发科学家们的研究狂潮,他们开始解析石棺,并将其应用于能源供给。 但随着解析的深入,研究员们发现,石棺的利用很有可能会造成灾难性的影响,他们决定封锁石棺的数据。乌萨斯军方得知后,先是劫持了科学家谢尔盖,并逼迫他给出石棺数据,以保护他家人的安全。谢尔盖不得已只得泄露了石棺机密。乌萨斯军队便利用这一点,大肆清洗切尔诺伯格研究所,除了凯尔希和谢尔盖以外,所有成员都惨遭军方毒手。 石棺事件给研究所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谢尔盖开始整顿研究所,十几年后在切城事件中被整合运动杀害;凯尔希与研究所成员阿斯特罗夫的遗孀莉莉娅前往松心山谷,刺杀了疑似幕后黑手万尼亚大公。 石棺事件之后的数十年,石棺仍躺在切尔诺伯格的深处,它的神秘力量究竟是什么,仍然无人知晓。 | ||
1096年12月—1097年1月 | 切城事件 | 乌萨斯切尔诺伯格 | 战胜方:罗德岛、龙门近卫局 领导人: 罗德岛:阿米娅(公开领导人)、博士(指挥官)、凯尔希 龙门近卫局:魏彦吾(总督)、陈晖洁(督查组组长) 战败方:整合运动、乌萨斯第三集团军 领导人: 整合运动:塔露拉 乌萨斯第三集团军:贝加尔大公 |
明日方舟主线的起点。 1096年,在乌萨斯第三集团军的默许下,整合运动对乌萨斯南部城市切尔诺伯格发起进攻,最终在天灾袭击后完全占领切尔诺伯格。与此同时,罗德岛众人前往切尔诺伯格石棺营救博士,中途与整合运动遭遇,双方展开激战。 整合运动在成功占领切城之后,开始以炎国城市龙门为跳板,进攻龙门。罗德岛不得不与龙门近卫局展开合作。罗德岛前往切城救援期间,整合运动乘龙门防守空虚之际,占领近卫局大楼,所幸被收复。 随后整合运动领袖塔露拉操纵切城核心城向龙门驶来,并宣示主权。罗德岛潜入核心城,前往控制塔,阻止塔露拉的阴谋,同时抵御整合运动残余和乌萨斯军队的进攻。最终在罗德岛的努力下,塔露拉交出了控制切城的密钥,切尔诺伯格停止了移动。乌军撤出切城,整合运动解散,事件结束。 切城事件实际上是乌萨斯第三集团军利用整合运动,企图制造炎乌战争的阴谋。这次事件导致了大量的人员伤亡,罗德岛有四十一人牺牲在战场,整合运动包括多位领袖在内的死伤人数也不计其数。很多民众成为了感染者,引发了感染者难民涌向龙门的浪潮。但尽管如此,在罗德岛的努力下,切城事件得以成功遏制,炎国和乌萨斯的代表团也得出了切城事件是“感染者引发的重大人为危害”的结论,从而避免了炎乌战争的发生。 | ||
1097年6月—1097年11月 | 第二十四届卡西米尔骑士竞技特锦赛 | 卡西米尔卡瓦莱利亚基 | 筹办方:卡西米尔监正会、卡西米尔商业联合会、卡西米尔国民院、卡西米尔骑士协会 参赛方:临光、瑕光、塑料骑士、左手骑士等 其他参与方:无胄盟 |
第二十四届骑士竞技特锦赛是卡西米尔允许感染者参与骑士竞技之后的首届特锦赛。为庆祝卡瓦莱利亚基四城联合,骑士竞技于6月份正式开始。 瑕光作为新晋参赛骑士参赛,起初连连取胜,但面对腐败和凋零两兄弟骑士时束手无策,紧要关头临光突然出现,救了瑕光一命。随后临光恢复耀骑士身份,在数轮比赛后,临光与血骑士展开最终角逐,这场争斗也成为了全场焦点。最终耀骑士获胜,商业联合会不得不当面公布真相——耀骑士并非感染者。特锦赛期间,感染者骑士团红松骑士团引发卡瓦莱利亚基全城大停电,企图再现“四城大隔断”事件。 特锦赛暴露了以商业联合会为代表的商业资本势力对骑士竞技实行资本渗透的意图,也揭示了卡西米尔传统骑士制度没落的事实。种种迹象表明,霓虹之下的卡西米尔暗流涌动,隐藏严重危机。 | ||
1097年秋 | 小丘郡事件 | 维多利亚小丘郡 | 战胜方:深池 干部:蔓德拉、阿赫茉妮 战败方:维多利亚军方、罗德岛(办事处) 参与者: 维多利亚军方:号角(风暴突击队队长)、风笛(前风暴突击队队员)、汉密尔顿(小丘郡驻军长官) 罗德岛(办事处):Outcast(精英干员)、琴柳(小丘郡办事处干员) |
小丘郡事件是由深池发起的反对维多利亚统治的暴乱。事件以塔拉人宴会暴动为标志,深池部队开始不断突袭维多利亚驻军,并对罗德岛办事处构成威胁。 苇草在维多利亚军方的炮击下重伤,成为了感染者,所幸被Outcast救治。维多利亚风暴突击队除号角和风笛以外的所有成员均已牺牲,号角让风笛先撤,自己留下抵御蔓德拉的进攻,下落不明,后被证实存活于伦蒂尼姆。汉密尔顿走出基地和深池鏖战,最后不敌而亡。Outcast与深池六人遭遇后,同归于尽,死讯由精英干员Misery向罗德岛本舰传达。深池在小丘郡发布全面广播,宣布深池已攻占小丘郡全境,至此维多利亚驻军惨败。 小丘郡事件向罗德岛暗示了军事委员会和深池在维多利亚的阴谋,为罗德岛窥探军事委员会内幕起到了关键作用,罗德岛开始向伦蒂尼姆进发,准备对军事委员会发起进攻。 | ||
1097年12月 | 雪山事变 | 谢拉格图里卡姆 | 战胜方:喀兰贸易、蔓珠院、罗德岛 喀兰贸易:恩希欧迪斯·希瓦艾什(银灰)、诺希斯·埃德怀斯(灵知) 蔓珠院:恩雅·希瓦艾什(初雪) 罗德岛:博士、锋刃 战败方:布朗陶家族、佩尔罗契家族 佩尔罗契家族:阿克托斯·佩尔罗契、古罗将军 布朗陶家族:菈塔托斯·布朗陶、休露丝·布朗陶 |
谢拉格原本由三大家族(希瓦艾什、布朗陶和佩尔罗契)掌握政权,但希瓦艾什家族的崛起令其他两族不满。布朗陶家族借银灰父母遇难之机,将事故的责任嫁祸给希瓦艾什家族的扈从埃德怀斯家族,埃德怀斯家族因此受到排挤,前往维多利亚。希瓦艾什家族也被挤出三族会议,属土被吞并。 但银灰并未放弃复仇的机会,他培养精锐部队“山雪鬼”,成立喀兰贸易,将初雪奉为喀兰圣女,并借崖心成为感染者之机与罗德岛取得联系。某日,博士收到了来自崖心的来信,邀请博士前往谢拉格,参加在谢拉格城市图里卡姆举办的圣山大典。银灰和灵知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他们相互配合,在雪山大典上发动政变,是为“雪山事变”。事变结束后,布朗陶家族的部分资产被希瓦艾什家族吞并,阿克托斯允许向希瓦艾什家族开放佩尔罗契家族属土。谢拉格的两大家族遭到沉重打击。 雪山事变深刻影响了谢拉格的政局,谢拉格政权最终由希瓦艾什家族掌握。之后,三族议会被取消,谢拉格议会成立,灵知就任第一任议长。谢拉格开始崛起,成为泰拉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 ||
1099年3月 | 第一次拉特兰万国会议 | 拉特兰 | 万国会议筹会方 拉特兰教宗:伊万杰利斯塔十一世 万国信使 各国使节 |
万国会议是泰拉诸国之间最为重要的国际合作机制,其基础是教宗伊万杰利斯塔十一世所建立的万国信使制度,各国可以通过高度中立的拉特兰万国信使以传递信息和情报,从而实现有效的沟通。 万国信使制度成立三十年之际,教宗以此举办了第一次万国会议,并于是年3月18日发表《拉特兰主张》,是为万国会议建立之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