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型的电子音乐制作人兼DJ——deadmau5 | |
基本资料 | |
用语名称 | 电子音乐 |
---|---|
其他表述 | 电音、电子乐 |
相关条目 | DJ、芯片音乐、合成器浪潮、音乐、音游 |
电子音乐,简称电音,是音乐中的一个乐种。同时也是一种音乐的创作手法或方式。
电子音乐,广义上泛指所有使用电子乐器或基于电子技术,如电脑、合成器等而创作出的音乐。 而狭义上的电子音乐指的是电子音乐文化本身所包含的所有有关体裁(Genre)及其子体裁(Subgenre)、风格流派的音乐。
注意:广义上的电子音乐可以是Grindcore(碾核,硬核朋克的子体裁,属于摇滚乐。吉他等需要用到失真的电子效果器)、使用电脑创作出来的流行音乐(电脑属于电子用器),甚至是你用麦克风+扩音器随便哼出的小曲也算。以及音MAD技术。 而狭义上的电子音乐通通不包括以上提及的音乐,这里的电子音乐通常指电子舞曲一大类以及实验电子音乐等。如House、Trance、Techno、Ambient、Chill-Out、Drum and Bass、Dubstep...... 更有甚者为电子音乐与其它乐种交织在一起而发展出的新流派。如Hip-Hop(电子音乐与嘻哈说唱)、New Age(电子音乐与古典音乐)这种说法实际上并不严谨,如果感兴趣可以去找资料具体了解一下、Big Beat(电子音乐与摇滚)、Disco(电子音乐与放克音乐,也是电子舞曲诞生的标志)。
电子音乐的制作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变化。从1919年出现的特雷门琴到1939年的Hammond Novachord,从1946年的Chmberlin再到1963年出现的Moog合成器… 而到了今天,电子音乐的制作常常需要用到数字音频工作站(Digital Audio Workstation),简称宿主软件(DAW)。
不过20世纪时的电子音乐制作人一般用的DAW是Tracker,它是一种用于创建音乐的音序器软件。它与今天常见的DAW截然不同:音乐被表示为独立的音符,这些音符位于垂直时间轴上几个通道的独立时间位置。 Tracker的用户界面通常是基于数字的。注释、参数更改、效果和其他命令通过键盘输入固定时间段的网格,作为由字母、数字和十六进制数字组成的代码。不同的模式有独立的时间线,一首完整的歌曲由重复模式的主列表组成。
常见的宿主软件有FL Studio, Ableton Live, Cubase, Logic Pro, Pro Tools, Renoise等。
一首完整的电子音乐通常需要在BPM(每分钟节拍数,即歌曲速度)与体裁、风格流派等指定范围的情况下进行作曲、编曲、混音、母带处理等过程。
音色设计是混音中非常重要的过程。良好的音色能够融入歌曲,烘托感情。受广大电子音乐人欢迎的合成器是SERUM,NEXUS等人人都当预制人.jpg。
一首电子舞曲通常有一段Build up(上升段)和多段Drop(跌落段,即高潮)。是全曲情感的积淀在此爆发。识别电子舞曲的体裁或风格流派通常识别Drop的特征。也有些体裁通常只有一个Drop,如Trance。
电子音乐分为多种子体裁或子风格流派。如较为流行的Future bass,EDM Progressive House,在日本二次元文化中颇受欢迎的Kawaii Bass。也有如Dubstep、Hardcore等小众风格。逐渐形成了多元化趋势。被二次元化的不仅有Future Bass这种较主流的风格,一些小众风格同时也在与二次元文化交融和互相影响。如以Kotori为代表的Kawaii Dubstep。小心二次元
注意电子舞曲≈EDM≠电子音乐,EDM分狭义和广义范畴,广义上的EDM就是电子舞曲(即EDM的全称:Electronic Dance Music),狭义上EDM只是电子舞曲中商业化部分的概称,而电子舞曲以外也有像Ambient, Dub等非舞曲电音范畴和像Breakbeat等融合其他类型音乐的范畴。
电子音乐作为从上个世纪代兴起的一种音乐形式,近年来趋于繁盛,且受众也在不断增加。
从早期到现在,电音的受众大多是追求创新与刺激的年轻人。特别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Disco的兴起(同时也代表着电子舞曲的兴起),电音甚至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受众大大增加。亦或是90年代兴起的Rave运动,电音的体裁、风格流派更是百花齐放,电音也更趋于现代化。而如今,电音的受众更是在不断地增加。
目前,在B站,电音在音乐区也占有一席之地,甚至有往鬼畜区侵略之势。目前电音的主要受众中,有许多音游人和二次元爱好者日式UK Hardcore,J-Core壬。但能够欣赏较为硬核的电音[1]的,则是少之又少。当然也不乏热衷于土嗨的精神小伙和擅长标题党的营销号
随着电音不断普及,越来越多高质量作品和优秀制作人浮现出来。电子音乐正在以其灵活多变的形式和极宽阔的自由度而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从事电子音乐相关的工作的人员主要分为DJ(唱片骑师),Producer(制作人)和MC(麦克风控制者)。
DJ负责在Party, Club等公开场所或直播进行表演演奏,通常使用碟机(播放器+混音台)将两首不同的电音曲目进行Mash-Up,衔接等形式演奏。
Producer则包揽电音曲目的作曲,编曲,混音,母带处理等操作(作词看制作人需求),也有制作人重编混别人制作的曲目,并标注Remix。(但除非用于非商业用途,否则尽量在自己曲目标注Bootleg。而Remix自己的歌曲则标注为VIP。)
注意,有些Producer会担任DJ,如Armin van Buuren,通常成为Producer DJ。但也有些DJ不是制作人,如DJ SodaDJ So大,这类人称之为Club DJ;也有制作人不是DJ,如K-391,大部分音游曲师。
MC则负责在音乐节通过喊口号来调动气氛,MC和喊麦并不能画等号。
作为一种流行度较高的亚文化,电子音乐文化自然与ACG文化有广泛的亚文化交织。当然还会有在b站的DSSQ。
除了上面提到的,也有一些电音文化以各种方式出现:
萝莉核由电子舞曲中的Hardcore发展而来,其加入了些日本动画的人声采样(通常为萝莉声),采用Breakcore、Happy Hardcore/UK Hardcore或Noisecore等模式(在2009年之后通常都为Breakcore)。有一小部分Lolicore歌曲也会在音游中出现。
这首Progressive Trance作为被誉为“二次元国歌”的《鸟之诗》灵感来源。
此French House、Disco House专辑作为科幻动画音乐剧《星际5555》的视觉化专辑所发行。
这首Techno-Rave (Belgian Techno)作为《海绵宝宝》第一季第七集"Jellyfish Jam"(央版译名“水母狂欢节”)的音乐《Stadium Rave》的改编原型。
这首IDM的曲名作为《JOJO的奇妙冒险》第八部中艾菲克斯兄的替身——
其艺名作为《JOJO的奇妙冒险》第八部中艾菲克斯兄(A. Phex)和艾菲克斯弟(A. Phex)兄弟俩的名字原型。
其乐队名作为《JOJO的奇妙冒险》第五部中沙雷的替身——
其动画MV讲述了凛(Shelter)和茂的故事。
相关的制作人有:
合成器(Synthesizer)是一种产生音频信号的电子乐器。合成器通常通过减法合成、加法合成和频率调制(FM)合成等方法生成波形来产生声音。这些声音可能会被滤波器(Filter)等部件改变,滤波器可以切断或提高频率(Frequency);包络,控制发音或音符的开始和结束时间;以及低频振荡器(LFO),它调节影响音色的音高、音量或滤波器特性等参数。合成器通常由键盘(一般为钢琴键)播放、演奏,或由音序器、软件或其他仪器控制,并可通过MIDI信号与其他设备同步。
压缩器(Compressor )是一种随着输入信号电平增大而本身增益减少的放大器,实质上改变的就是输入与输出信号的比例。当信号过大时会压缩信号使其在想要的控制范围之内,多用于控制动态范围。
混响(Reverb)效果是应用于声音信号以模拟混响的音频效果。它可以通过物理手段创建,如回声室,或通过音频信号处理以电子方式创建。
延迟(Delay)是一种音频信号处理技术,它将输入信号记录到存储介质中,然后在一段时间后回放。当延迟播放与实时音频混合时,它会产生类似回声的效果,从而听到原始音频,然后是延迟音频。延迟的信号可能会被回放多次,或反馈到录音中,以产生重复的、衰减的回声。
合唱(Chrous)是一种音频效果,当具有大致相同时间和非常相似音调的单个声音汇聚并被视为一个声音时,就会产生这种效果。虽然来自多个来源的类似声音可以自然产生,比如唱诗班或弦乐团,但也可以使用电子效果单元或信号处理设备来模拟。
均衡器(EQ/Equalizer)是一种可以分别调节各种频率成分电信号放大量的电子设备,通过对各种不同频率的电信号的调节来补偿扬声器和声场的缺陷,补偿和修饰各种声源及其它特殊作用,一般调音台上的均衡器仅能对高频、中频、低频三段频率电信号分别进行调节。
滤波器(Filter)可以对信号中特定频率的频点或该频点以外的频率进行有效滤除,得到一个特定频率的信号,或消除一个特定频率后的信号。
失真(Distortion)在信号处理中是信号的原始形状(或其他特征)的改变。在通信和电子技术中,它是指电子设备或通信信道中承载信息的信号波形的改变,例如代表声音的音频信号或代表图像的视频信号。
声码器(Vocoder)是一种语音编码,用于分析和合成人类语音信号,用于音频数据压缩、多路复用、语音加密或语音转换。
作为一种包容性极强,具有先锋创造力的音乐类型,电子音乐的分类实际上相当的复杂。
同时,类型的边界并非是绝对的,大部分作品都掺混多种元素,而不是简单的非此即彼拒绝风格撕逼,从我做起。
分类只是一个人类简化世界的手段,如果认为分出的类型就能概括所有作品的话会遗漏非常多的重要信息。
以下是给出的关于电子音乐的主要风格体裁或场景等的分类:
Disco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地下派对音乐,以Four-to-the-floor的节拍加上来自费城灵魂乐伴随着充满脉动的、重复的鼓点节奏使它成为了同性恋俱乐部最好的舞池填充物。有了主导性的、加速的4/4节拍,朗朗上口的旋律(经常被扫荡弦乐加以强化),以及比灵魂乐更肤浅的歌词,制作人找到了如此完美的流行R&B元素的商业组合。在70年代,Disco便突破了它孤立的环境——地下,以一种难以想象的方式征服了世界——主流。
Disco的起源无疑与R&B、Funk、Soul等黑人音乐密切相关,不过Disco是首个使用电子器乐来演奏的舞曲类型,这也标志着电子舞曲的诞生。
Disco示例歌曲 |
---|
子风格 |
---|
Electro Disco Space Disco Euro Disco Funky Disco Italo Disco Cosmic Disco |
House音乐实际上发源于Disco音乐,并以4-to-the-Floor节奏型动 次 打 次闻名于世。其有House的名字并非是因为经常在房子里面放,而是因为其起源于芝加哥著名俱乐部The Warehouse。House的诞生非常大程度上推动了新世纪电子舞曲的诞生。
House示例歌曲 |
---|
子风格 |
---|
Chicago House Acid House Deep House Hard House Piano House Latin House Ghetto House Hip House Disco House French House Detroit House Ambient House Garage House Bassline House Tech House Progressive House Funky House Jazz House Jakin' House Eurodance New Beat Tribal House Micro House Electro House Future House Bass House Outsider House Leftfield House |
Techno音乐受House影响巨大,揉合了Funk、Electro等元素,在4-to-the-Floor节奏型的基础上削弱掉弱拍的强度(从House里的Groove变为Techno中的Rumble),用更黑暗,更沉重的方式演绎着电子音乐。
Techno最初来源于底特律的黑人,后来在德国得到巨大发展,逐渐形成庞大的Techno体系。如今的Techno已经并不局限于传统的工业风味,而是有了更广泛的子风格与受众。
Techno一词来自于Alvin Toffler于1980年的著作《第三次浪潮》中的名词“techno-rebels”。由Belleville Three之一Juan Atkins命名。
Techno示例歌曲 |
---|
子风格 |
---|
Detroit Techno Acid Techno Belgian Techno Berlin Techno UK Techno Bleep Techno Ambient Techno Minimal Techno Dub Techno Ghettotech Hardcore Techno Hard Techno Schranz Techno Bangin' Techno Deep Techno Dark Techno Glitch Techno Warehouse Techno Lo-Fi Techno |
Hardcore在1990年代起源于英国、荷兰和德国。它的特点是较快的节奏(160-200 BPM或更高)、失真的锯齿波底鼓Kick音色和高密度的Kick编排、合成器低音(在某些子体裁中),音乐主题的氛围有时是凶猛剧烈的,在饱和度和实验性的使用上接近工业舞曲。
Hardcore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的Breakbeat Hardcore(Oldskool Rave Hardcore),其影响了Hardcore Techno在90年代初的诞生。后来这一风格又从英国到了荷兰变为Gabba (AKA: Gabber),Gabba的BPM逐渐变快,Kick也变为更为扭曲、失真的锯齿波,因此奠定了今天Hardcore的诞生与发展。而到了千禧年,Nu-Style Gabba衍生出了Millennium Hardcore,Hardcore变得更具有侵略性,变异的鼓点和简单的旋律使之产生了新的变化。到了千禧年后期,Millennium Hardcore的旋律方面得到增强,人声与歌曲有了递进关系,Hardcore变得更具能量性。最后到了10年代初,新式旋律的Hardcore也就是今天的Mainstream Hardcore则诞生了,它也变得更加流行化,编排方面也有了定性。
Hardcore Techno示例歌曲 |
---|
Gabba示例歌曲 |
---|
Millennium Hardcore示例歌曲 |
---|
Mainstream Hardcore示例歌曲 |
---|
在日本,Freeform Hardcore或UK Hardcore则发展成了究极缝合怪J-Core,并且经常在日本音游文化中出现。在另一方面,Breakcore在日本的发展又衍生出了Lolicore这一经常在歌曲中出现日本动画人声采样(多为萝莉的声音)的子风格。
子风格(主要) |
---|
Hardcore Techno Doomcore Rotterdam Hardcore (Gabber) Industrial Hardcore Darkcore Noisecore Nu-style Gabber Millennium Hardcore Mainstream Hardcore Uptempo Hardcore Terrorcore Free Tekno Hardtek Jungletek Raggedtek Tribecore Frenchcore Speedcore |
"Oldskool Rave Hardcore"
更常见的叫法是Breakbeat Hardcore,同样诞生于90年代初期,他继承了Rave Techno的声音发展,他的出现也证明了当时人们对速度的追求,除了Hoover、Noise、Acid和快速的节拍,他更是有着大量的Breakbeat、滑音钢琴甚至Vocal的加入,他比Rave Techno更加“Rave”,更加能让舞池躁动,同时也将Rave运动带往一个新的方向。后续除了影响了Happy Hardcore的诞生,也影响了Darkcore(DnB分支)和Jungle(见下文"Jungle and Drum 'n' Bass"),这些都是Rave运动的重要角色
"Happy Hardcore"
Happy Hardcore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英国,受Breakbeat Hardcore、Happy Gabber和Club Trance的极大影响而诞生,并兴起于90年代中期。其特点是“柔软的”Kick,柔美的弦乐声和人声,Rave音乐的切分钢琴,以及唯美欢乐的歌曲氛围。
Happy Hardcore这个风格给了我们标志性的Candy Ravers——梳着小辫子、披着绒毛、戴着彩虹色的遮阳帽、穿着肥大的裤子、喊着PLUR、吹着口哨、吸着奶嘴、戴着手镯、啃着糖果、撒着闪光粉、穿着毛绒动物背包、吸着Vicks、摇着荧光棒、穿着装饰着卡通人物或毒品的婴儿T恤,经典的Raver特质。
Happy Hardcore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或21世纪00年代初转变为Trancecore,发展出Freefrom和早期的UK Hardcore
如果没有可爱的歌词和童谣的旋律,它真的可以被称为Happy Hardcore吗?它有什么快乐之处?很明显,这个洒脱、成熟的Candy Ravers的新品牌需要一个新的名字,但该怎么称呼它呢?
"Freeform"
Freeform Hardcore最初被称为Trancecore,它跟Happy Hardcore相比受到了更多风格体裁的影响,是Happy Hardcore、Euro Trance、NRG等风格融合衍生的一种风格。
由90年代末期Trancecore的声音发展而来,准确来说是Trancecore之后更名为Freeform Hardcore。人们认为Happy Hardcore的声音过于小孩子气,并且追求更硬的声音表现,在Freeform中,NRG的能量感、尖酸的303音色和Euro Trance的Supersaw成了主角,更加的具有侵略性。你可以把Freefrom当做是英国的Acidcore,不过需要注意,真正的Acidcore并不指Freeform,而是Gabber的一种制作形式。
UK Freefrom旗下有分支FiNRG,这是芬兰诞生于芬兰厂牌FiNRG Recordings的分支,在合成器使用上于UK Freeform略有不同。
Freeform很幸运的一直发展至今,在Freeform之后诞生的声音叫UK Hardcore
"UK Hardcore"
早期
“UK Hardcore基本上只是加速了Eurotrance”,这话听上去似乎有些滑稽,不过这是确确实实的事实(,诞生于00年代初的UK Hardcore听上去并没有独到的特色可言,但他最特色的点就是只有英国一个国家发展这个声音,前文的Happy Hardcore有英国、荷兰和德国,Freeform有英国、芬兰和荷兰。UK Hardcore原本也是Breakbeat Hardcore的别称,随着90年代末Rave运动的衰弱,人们企图复兴Rave场景,UK Hardcore的声音诞生了,可以说是削弱版的Freeform,因为他只继承了Euro Trance的要素,到00年代中后期也随Handz up的流行发展的更像加速的Handz Up。加速版Euro Trance这个形象一直到UK Hardcore的EDM化才有所改变
2012-2015
UK Hardcore开始EDM化的大约时间是2012年,在Early 10s便开始逐渐褪去Euro Trance的声音,在此年份期间的UK Hardcore表现十分的电气化,大体是受到Electro House影响,不过没有具体的考证(但事实确实如此),因为这个时期也是Electro House系列异常火热的时期,同时也出现了Complextro×UK Hardcore的形式
2016-Future
UK Hardcore在这个时期的Lead表现开始接近Euphoric Hardstyle,不过18年之前并没有那么高的相似度和元素重合,还是很有自己独特的风味的 个人认为UK Hardcore在EDM化后,2015-2017为巅峰时期,各色厂牌都有自己的特点,其中OneSeventy更为独树一帜。 UK Hardcore在EDM化后,也有融合当时的一些热门风格如Bigroom、Melbourne Bounce曲目(喜欢我Stay Young吗)。而后Tweekacore加入制作阵营,提出“Happy Hard”概念,也代表UK Hardcore此后开始紧贴Hardstyle发展。 近年很多制作人都在尝试给UK Hardcore做各种各样的元素融合,恰如Trancey风潮的回归,又或是迎合一些主流Hardstyle趋势的制作手法,这些或许是未来UK Hardcore的方向,也或许只是昙花一现
影响 UK Hardcore除了英国还有澳大利亚(S3RL、JTS、Haze等制作人)、加拿大(尤其是Anabolic Frolic[2])、日本(DJ Shimamura、DJ Noriken等)和美国等地传播这种声音。
Oldskool Rave Hardcore示例歌曲 |
---|
Happy Hardcore示例歌曲 |
---|
Feeform Hardcore示例歌曲 |
---|
UK Hardcore(早期)示例歌曲 |
---|
UK Hardcore示例歌曲 |
---|
子风格 |
---|
Oldskool Rave Hardcore Happy Hardcore
Freeform Hardcore FiNRG (Finish Freeform) UK Hardcore Complexcore
Powerstomp |
J-Core (AKA: Japanese Hardcore Techno)是Hardcore Techno的一种形式[3],因其充满活力(大嘘)地融合了各种主要是Hardcore的风格而闻名。"J-Core"一词诞生于2006年(日本)海外的一个论坛里,它最初是指DJ Sharpnel以御宅文化为主题的音乐,但后来扩大到几乎指任何具有日本感觉的硬核音乐形式。
DJ Sharpnel在90年代末将日本动画的采样融入到Gabber、UK Hardcore、Happy Hardcore和Speedcore里制作成的Nerdcore Techno以及其他早期日本硬核制作人如m1dy、M-Project,他们都为J-Core提供了基本的要素。但此时由于版权法的原因,重采样的早期J-Core衰落了,而另一种保留了御宅文化与日本可爱文化且更多地融进各种电子舞曲风格以及电波系、J-Pop的J-Core开始兴起,这时J-Core的内容与形式更偏向主流与欢快。
J-Core此时与特别是在同人展上发售的动漫与游戏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比如东方Project文化影响了J-Core制作人REDALiCE和t+pazolite的产生;再如科乐美旗下的Beatmania IIDX系列和BEMANI系列的音乐游戏等,使J-Core的形式变得更跳跃或者说是为了让玩家的游玩难度越来越困难。但音游也使J-Core变得越来越多样化,或者说所谓的更“缝合”。
早期J-Core的重采样形式也对Lolicore产生过影响,但后者更注重于对日本动画里萝莉的人声进行采样;后来流行化的J-Core也对欧美的“Nightcore”文化产生过影响。
(早期)J-Core示例歌曲 |
---|
J-Core示例歌曲 |
---|
子风格 |
---|
Lolicore(准确来讲是Breakcore的子风格) Nightcore(准确来讲是Eurodance与Trance相关的文化) |
IDM全称为Intelligent Dance Music(智能舞曲)(AKA:Braindance),是一种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英国的电子音乐风格,被认为是 "脑洞大开"的更适合在家听而不是用于跳舞的“舞曲”。IDM从Rave音乐中兴起,如Ambient Techno、Acid House和Breakbeat,它倾向于依靠个人主义的实验,而不是坚持与特定流派相关的特征。IDM消解了舞曲和舞池的联系,基于Breakbeat,与Jungle鼓组的紧密契合则造就了它更强的Rave性。
在中国,IDM也是最早的电子乐迷所追逐研究的风格之一,当时中国的电子乐迷听的最多的就是IDM和Trip-Hop。
IDM示例歌曲 |
---|
子风格 |
---|
Drill 'n' Bass Illbient Glitch |
Trance发源自Techno,比起Techno会有更多优美的和弦和旋律,同时吸收了House的groove,具有跳舞引导感。
早期的Trance因为脱身于Techno,会有相当强的工业元素。最早是推崇那种纯粹的迷幻感,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样子。
Trance示例歌曲 |
---|
子风格 |
---|
Acid Trance Goa Trance Nitzhonot Trance Psychedelic Trance Full-On Progressive Trance Dream Trance Tech Trance Uplifting Trance Hard Trance Minimalist Trance Neotrance Hyper Trance |
新浪潮音乐算是一个定义松散的音乐流派,其基因中只有一半为电子舞曲,而另一半为朋克音乐,且本文重在围绕其电子舞曲一侧而进行介绍。
New Wave最初诞生于70年代末,在1981年成立的MTV后,该电视网大力推广New Wave的节目,使这一类型的节目大受欢迎,更是成为80年代的经典声音之一。
New Wave最大的特点就是会使用大量的合成器音色包括鼓机或电子鼓等来创作歌曲,在这方面其有两大衍生流派,分别是在美国的Synth-pop以及在日本的City-pop。
"Synth-pop"
Synth-pop (Synthesizer Pop的简称; AKA: Techno-pop)是New Wave的一个子风格,最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崭露头角,以合成器为主要乐器。它是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早期由前卫摇滚、Electronic、艺术摇滚、Disco,特别是Kraftwerk等乐队的泡菜摇滚中使用合成器而形成的。在日本和英国的后朋克时代,作为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新浪潮运动的一部分,它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流派而产生。
"City-pop"
City-pop是一种定义松散的日本流行音乐流派,兴起于1970年代末,在1980年代达到顶峰。它最初被称为日本受西方影响的“新音乐”的一个分支,但后来也包含了广泛的风格--包括AOR、软摇滚、R&B、放克和布吉--这些都与日本新兴的经济繁荣和休闲阶层有关。它还与新技术相联系,如随身听、内置磁带机和调频音响的汽车以及各种合成器等电子乐器。
Synth-pop示例歌曲 |
---|
City-pop示例歌曲 |
---|
子风格 |
---|
Synth-pop City-pop Dream Pop Electro Pop Electroclash Dark Wave Minimal Wave Neue Deutsche Welle Romo (Romantic Modernism) New Romanticism |
Synthwave (AKA: Outrun, Retrowave, Futuresynth)诞生于21世纪00年代中期,主要是基于20世纪80年代的动作、科幻和恐怖电影配乐的相关音乐,其他的影响则来自于那个年代的艺术和电子游戏。Synthwave的制作人经常会怀念上世纪80年代的文化,并试图捕捉那个时代的氛围并加以庆祝。
Synthwave在10年代中期诞生的子风格Vaporwave(蒸汽波)更是一度在互联网上大火。它的部分定义是由它对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Smooth jazz, Elevator, R&B和Lounge Music的放慢、切碎和扭曲的样本。周围的亚文化有时与消费资本主义和流行文化的一种模棱两可的或讽刺的看法联系在一起,并倾向于以怀旧或超现实主义的方式参与前几十年的流行娱乐、技术和广告为特征。
Synthwave示例歌曲 |
---|
子风格 |
---|
Darksynth Cybersynth Dreamsynth Sovietwave Slutwave Signalwave Slushwave Vaporwave Vapor Funk Future Funk Hardvapor Mallsoft Vapornoise Seapunk |
Jungle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英国,兴起于Breakbeat Hardcore (AKA:Oldskool Rave Hardcore)。Jungle的特点是快速的(150BPM-170BPM)Breakbeats采样(通常采样自《Amen,Brother》架子鼓solo的片段,即Amen Break;或Funk和Jazz的录音中其他Breakbeats。),重度切分音的打击乐循环、采样和合成效果,与Dub、Reggae和Dancehall,以及Hip-Hop和Funk中的深沉Bassline、旋律和人声采样相结合。
Jungle是Rave运动中对黑人种族歧视的一种防抗表现,内容多为黑暗且美化暴力,处处充斥着匪帮元素。而Jungle“节奏作为旋律”的特点扭转了在西方音乐界“旋律胜过节奏”的统治地位,反过来增加了它的极端特色。
Jungle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英国白人为了使其商业化与流行化则把其音乐照搬后称其为Drum 'n' Bass。Drum 'n' Bass的质感比Jungle更加干净不少,Breakbeats的鼓点节奏变得更为规律整齐且更强调了Sub-bass在歌曲中的扮演。Drum 'n' Bass放弃了所有的现实主义,试图创造相反的效果:合成的、未来主义的和技术性的。
在伟大的Rave时代之后,整个电子舞曲两极分化为两个相反的宇宙,在Drum 'n' Bass内部不是最不明显的。一边是智能/复杂/环境/进步的音乐方式(Oldskool DnB, Jazzstep, Liquid, Dubstep, UK Garage, Broken Beats),另一边是硬核/狂欢/外向/线性方式(Oldskool (Ragga) Jungle, Breakbeat Hardcore, Darkside Hardcore, Hardstep, Techstep, Jump Up, Post-Dubstep)。但这些极点显然是相互影响的,有时还会交叉。正是这种复杂节奏与深沉的、具有威胁性的Bass的黄金组合,使得Drum 'n' Bass如此流行。Jungle与它交织的激进抗议感相匹配(类似于Reggae或Rap),它结合了 "危险的 "Rave的吸引力和实验性的 "智能 "舞曲流派的复杂性。
Jungle示例歌曲 |
---|
Drum 'n' Bass示例歌曲 |
---|
子风格 |
---|
Hardstep Techstep Jazzstep Darkstep Skullstep Crossbreed Drumstep Melodic Drumstep Electrostep Clownstep Funkstep Futurestep Trancestep Nu Jungle Technoid Jump-Up Atmospheric/Ambient/Intelligent Jungle/Drum 'n' Bass Liquid Funk Sambass Neurofunk Drumfunk Footwork Jungle Darkside Hardcore Ragga Jungle |
UK Garage起源于House的子风格Garage House,受到了breakbeat的巨大影响。其在House的基础上加入了大量Soulful以及人声元素,产生了全新的受众与子风格。 Garage House中的Garage不是说这是在车库里做的,而是和House一样,起源于一个俱乐部,伦敦的Paradise Garage。
UK Garage产生了很多重要的子风格,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创造了2-step drum pattern的2-step Garage。2-step便是推动了Dubstep类型出现的关键因素之一。
UK Garage示例歌曲 |
---|
子风格 |
---|
2-Step Garage Speed Garage 4x4 Bassline Garage Breakstep Deep Garage Dark Garage Dubstep Future Garage Future Ghetto Grime UK Funky Wonky |
Dubstep是UK Garage下的重要分支之一,受到了Dub音乐以及2-step音乐的巨大影响。
最初的Dubstep诞生于UK Bass文化下,以bass为主要音色。但是低音对播放设备的需求很高,于是为了让更多人感受到dubstep的美,制作人们开始逐渐提升音乐中高频的成份,子风格Tear Out也正是在这个时期诞生。在Rusko将其传到美国后,Dubstep经Skrillex等作者的改造摇身一变成为了美式Heavy Bass中的代表Brostep。
这和原始的Dubstep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分割,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现今Uk Dubstep与Brostep和Bassline House与Bass House一样,均成为了体现UK Bass与US Bass矛盾与对立的绝佳例子。
(UK) Dubstep示例歌曲 |
---|
Brostep示例歌曲 |
---|
子风格 |
---|
Neurostep Brostep Riddim Dubstep Melodic Dubstep Tearout Substep Raggastep |
Chiptune (AKA: 8-bit, Chip Music)是一种使用可编程声音发生器(PSG)声音芯片或老式街机、电脑和视频游戏控制台中的合成器制作的电子音乐。这个术语通常用来指追踪器格式的音乐,故意听起来类似于旧的PSG创造的音乐(这是这个术语的原始含义),以及结合PSG声音与现代音乐风格的音乐。它被描述为“许多流派的解释”,因为任何现有的歌曲可以安排在Chiptune风格定义更多的选择乐器和音色,而不是特定的风格元素。
在许多70、80年代的电子游戏中使用的都是Chiptune作为配乐,如经典的《超级马力欧》的主题曲就属于Chiptune。
Chiptune示例歌曲 |
---|
子风格 |
---|
FM (AKA: 16-bit) Amiga Fakebit (AKA: 9-Bit, Riptune) Bitpop Chipcore Breakbit Happy Chipcore Chiprave Chipstep Post-Chiptune (注:以下开始为属摇滚音乐子风格) Chip Rock Chip Metal Chipgrind Chipthrash Nintendocore Chip Punk |
Ambient实际上并非纯粹意义上的电子音乐,但它的出现以及发展对电子音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Ambient一名出自于Brian Eno的专辑《Ambient 1 (Music For Airports)》,据说是Eno在机场完成的。
Ambient重在突出一种环境氛围和声音本身,较少有鼓点和明显的主旋律并不绝对,比如子风格Illbient就有突出的鼓点,有点类似于国画的留白手法。
Ambient在当今音乐的去旋律化运动中作用巨大,有不少影视作品都将配乐向Ambient靠近。比如著名的科幻电影《银翼杀手2049》与《星际穿越》的BGM中就有非常优秀的Ambient作品。
Ambient示例歌曲 |
---|
子风格 |
---|
Drone Ambient Dark Ambient Black Ambient Ritual Ambient Ambient Breaks Ambient Noise Berlin School Future Ambient Lowercase Psybient Tribal Ambient Space Music |
Experimental Electronic Music,即Underground爱好者中口常讲到的实验电子,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非是一种风格。实验电子并不具有“风格”一词所定义的同质性,相反,其存在便是一种对同质化的坚决的挑战。
实验电子所追求的是一种对音乐边界的无尽的探索和打破陈规的先锋精神。是电子音乐中最具创新性以及叛逆性的代表。
实验电子是一切电子音乐风格的前体,一切音乐风格在成型前时都处于实验电子范畴之内。而实验电子也常常会形成一些新的体系,这些体系有时则会脱离Experimental范畴而进入大众视野之内。比如当下在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Dubstep和在上世纪英国Rave运动中大放异彩的Jungle在早期均是实验电子。
今天的实验电子更多是学院派严肃电子乐界的宠儿,在大众眼中露脸的机会并不多。但是如果失去了实验电子,电子音乐的世界将变成一潭死水。
钓鱼梗,类似于爱的供养,再问自杀。金属先辈所使用曲目,通常在迫害曲目中混入此旋律。
来自SEVE的空耳。
来自《头文字D》的插曲,一首Eurobeat——《DEJA VU》的空耳。
来自Bag Raiders的一首Electro-Disco——《Shooting Stars》
著名钓鱼meme,在10年代初与末分别在外网和内网火了两次。原曲为Rick Astley的一首Euro Disco——《Never Gonna Give You Up》。
只要你敢触电——7月14日、7月15日 天地人间完全放电
主打DJ ROYSTEN 主打DJ BOBO
来势汹汹的TRANCE电音激爆网络神秘地带,加上风靡多年的霹雳舞,将你推向舞海极地,不用麻醉,一样情不自禁HI起来,飞起来......
本次活动由珠江纯生啤酒独家承办
|
![]() 维基百科 提示您 | 关于电子音乐, 在自由的百科全书维基百科上 有相关条目。 请参阅:电子音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