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 |
战争名称 | 第二次公司战争 |
---|---|
战争时间 | 2008年4月-2010年8月 |
战争地点 | 西伯利亚 南海及周边地区 |
参战势力 | 苏维埃世界石油化工集团(Soviet World Oil Industries) 沛卓石化(Petrochemical Associates International) |
战争结果 | 苏石化最终赢得战争,控制了南海地区的石油开采并迫使竞争对手沛卓石化退出 南海地区大量的原油泄漏,造成严重的生态危机 |
登场作品 | 《赛博朋克2020》 (《赛博朋克系列》) |
第二次公司战争是《赛博朋克系列》及其衍生作品中的一场架空战争,是苏维埃世界石油化工集团(Soviet World Oil Industries,简称苏石化)和沛卓石化(Petrochemical Associates International)两家能源巨头为争夺南海地区的石油开采权而爆发的一场大规模地区冲突,也是超级公司之间爆发的第二场大规模冲突。
二十一世纪的商业环境极度动荡,这使得企业运用军事和准军事力量成为常态。在1994年至1998年间,一系列事件如全球股市崩溃、国际动荡、美国崩溃和中东瓦解迫使企业必须自行承担保护和安全的责任。传统的国家军队和警察组织不再值得信赖,因此企业开始囤积武器并训练士兵和特种部队。
从1995年开始,企业开始动用武力来展示自己的实力。由于政府监管逐渐减弱,新兴的大型企业开始为稀缺资源、信息和市场展开激烈竞争。1995至2000年之间,发生了许多小规模战争,这些企业为了争夺地位和权力上演了激烈的较量,从而确立了一个新的国际等级秩序,其中军事力量与商业成功同样重要。
世纪之交后,企业间军事冲突的数量有所减少,但冲突的规模却增加了。2004年,欧洲商用机器公司(Euro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和轨道航空(Orbital Air)因争夺濒临破产的环球航空公司(Transworld Air)爆发了企业战争,这场战争被称为第一次公司战争,标志着企业间对抗可以达到更复杂和更严重的程度。这次冲突主要在董事会层面和全球金融体系中进行,同时在某些关键地点发生了短暂的军事交锋,冲突持续时间达一年半,比以往任何企业对抗都要长。许多人认为第一次企业战争已经是企业对抗的极限,但事实证明,他们错了。
企业军事力量的使命与国家武装力量不同。企业通常需要保护信息和设施,而不是领土。当企业发动军事行动时,通常是快速打击,目的是削弱竞争对手的某个元素或夺取有价值的资源或信息。这些行动往往是秘密进行的,由特种部队在夜间进行。公众很少知情,事件很少持续超过几小时,最多几天。拖延时间会招致国家干预和不利的公关。大规模破坏效率低下,因此企业偏好小型、轻便、自主、快速响应的部队,速度至关重要。
大多数企业战争的90%都是在董事会、全球金融和股票市场以及网络上进行的,只有少量发生在实际战场。然而,也有例外。在一些高风险时刻,竞争企业会全力对抗,并长期投入军力。其中最著名的对抗就是苏石化和沛卓石化之间持续三年的战争,为争夺南中国海的宝贵油田,被称为第二次企业战争。参与其中的企业员工,以及生活在该热带海域周边国家的人们,都将对此长久铭记。
沛卓石化和苏石化这两家能源巨头长期以来关系恶劣,两家企业生产了全球大部分的CHOOH2,同时还是仅有可行的原油生产商。在过去十五年中,它们在市场和资源上展开了激烈竞争。2005年,两家公司的关系曾达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峰。那时,苏石化只是在实验阶段生产CHOOH2,两家公司尚未在国际资源上展开正面交锋。当时正在洽谈的一项交易对双方来说都看似是一个机遇。苏石化拥有广袤的西伯利亚油田,但由于缺乏必要技术,无法开采。沛卓石化承诺提供技术支持,以换取该区域的部分开采权。双方都预期能从中获益,甚至当时谈论着建立一个几近完美的企业联盟。
然而,在最后一刻,该协议破裂。苏石化的工程师宣布其内部新技术的成功开发,使他们能够在无需沛卓石化的帮助下开采西伯利亚油田。协议被取消,数百万欧元和工时瞬间化为乌有。两家公司之间的关系和沟通几近消失,取而代之的则是一片冷淡的沉默。
苏石化和沛卓石化的地质调查几乎同时调查出南海国际水域有潜在巨大的新油田[1],于是两家公司和几家较小的竞争对手开始在该地区进行勘探和实验性钻探。几个月内,因两家公司在该地区的竞争,情况变得危急。在没有任何国家仲裁的情况下,争夺该地区权益的竞赛成了一场混战。双方企业立即指责对方侵占和破坏。
为了预防冲突,两家公司开始向该地区派遣武器和军队。短短几周内,南海从一个美丽的热带海洋变为一个军事对峙的紧张地带。包括中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2]在内的周边国家意识到其贸易、航运和环境受到威胁,纷纷要求两家公司进行谈判,达成停战协议。
2007年11月,双方企业的领导者在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与周边国家的高级代表会面。雅加达会议的目的是让两家公司和平划分该地区,以避免武装冲突。这是沛卓石化和苏石化首次也是唯一一次在国际谈判桌上会面。经过为期一周的会议,双方达成了一项临时协议:苏石化负责勘探南沙油田的北半部分,而沛卓石化则负责南半部分,划界线为北纬10°线。双方都签署了这份协议,其中还包括互不侵犯条款。协议得到周边国家领导人的见证,人们都迫切希望通过和平勘探获得贸易利益。
雅加达协议被视作一次重大胜利,尤其是在西伯利亚油田交易崩溃后不久达成。尽管两家公司的关系并未完全修复,和平的前景看起来相当乐观。
虽然在短时间内一切看似顺利,但2008年3月,也就是雅加达协议签署仅四个月后,发生了一起被认为是战争导火索的事件。2008年3月18日星期二凌晨2:34,沛卓石化的海上油井平台Sabina Bravo发生爆炸,导致平台上所有173名工作人员遇难,并彻底摧毁了22个井口。与此同时,原油开始从破裂的管道泄漏到南沙群岛仍然清澈的海域。
由于双方对该地区油藏存在竞争,沛卓石化立即指责苏石化使用水下爆炸装置对Sabina Bravo进行蓄意破坏。苏石化立即否认所有指控,并反过来指指责前者试图将自己的技术和安全失误怪罪于他们。
沛卓石化表示,如果苏石化想要章显诚意,就应该派遣他们的MSV平台(移动支援船)协助沛卓石化进行消防。而苏石化回应称,他们需要保留MSV,以防止在自己的油田出现突发事件,特别是在可能遭到前者不当报复的情况下。苏石化的外交官还声称,即使他们的MSV船只出现在北纬10°以南,沛卓石化也可能以此指控他们破坏。
对于此类借口,沛卓石化愤怒地切断了与苏石化的所有外交关系。在西伯利亚油田交易崩溃引发的压力之后,此举为事后的灾难打开了大门。短短100小时内,两家企业的关系从复苏走向危机。
沛卓石化最终对战争的首次军事行动负责。在无法相信Sabina灾难是意外事故(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后来证明确实如此)之后,沛卓石化派遣了一支海军秘密行动小组去破坏苏石化在南沙群岛的一个平台Thitu One。
2008年4月1日,沛卓石化的潜水员从一艘远程迷你潜艇上出发,在Thitu One的三条混凝土支柱基座中的两个上安装了特殊炸药。两小时后,炸药爆炸,该平台倾倒入海。144名工作人员中有113人遇难。虽然没有起火,但在Thitu的MSV应急小组成功封堵破裂的井口之前,数亿升原油泄漏入海。
沛卓石化的战术胜利被随后的灾难所掩盖。搭载士兵的迷你潜艇在向北纬10°撤离时,被苏石化的声呐巡逻艇发现并用深水炸弹严重破坏。潜艇被完好无损地捕获,虽然驾驶员在被审问前自杀,但调查人员仍发现了足够的证据证明该潜艇负责破坏Thitu One,这也证实了他们对沛卓石化的怀疑。
苏石化并没有坐视不理,而是决定对此事件进行报复。他们迅速策划了一系列反击行动,目标直指沛卓石化在南沙群岛的设施。作为报复措施,苏石化针对沛卓石化的一处关键运输枢纽实施了破坏行动,导致沛卓石化的石油供应链严重中断。这一连串的敌对行动迅速升级,使得两家企业间的冲突加剧,也进一步推动了地区内外的紧张局势。战争的业火在南海熊熊燃烧,各方势力开始为自身利益而采取更多的军事与外交行动。
苏石化不能容忍已经被证实的破坏行为。Anatoly Novikovo授权苏石化的新军事指挥官Lupold Korepino制定公开的报复性打击计划。Korepino秘密飞往菲律宾,会见苏石化南海军事指挥官Ivan Ostrov海军上将。袭击计划安排在4月8日凌晨实施。
由于预见到苏石化会的报复,参加雅加达会议的各国领导人请求两家公司采取外交手段。当危机超出外交解决时,他们威胁说如果公司发动战争,将把他们驱逐出该地区。但苏石化对此置之不理。攻击如期进行。
通过无视雅加达会议国家的威胁而发动攻击,苏石化开创了一个世界先例,成为首个公开挑战一个国家政府(或多个国家政府)的公司。没有任何隐晦的手段,没有任何隐藏的罪行;苏石化只是对雅加达会议的各国政府表示蔑视,挑战他们干预公司的商业事务。全球的公司都急切地关注着这一事件的结果。最终,这些国家无力将它们的意志强加于苏石化或沛卓石化。这是一个重大的转变:传统上关于世界力量掌握在谁的的手中的观点已不再适用。
2008年4月8日凌晨4:42,苏石化的飞机突袭了多处沛卓石化的平台和管道,正式拉开了第二次公司战争的序幕。虽然沛卓石化事先料到会遭受攻击并加强了军事和预警能力,但苏石化的打击仍然对其局部运作造成了瘫痪。
战争初期是最激烈的,两家公司投入了大量装备和兵力,直指对方的昂贵设备和基地。短短几周内,双方在南海盆地的石油开采和精炼能力均被摧毁了75%。油田大火肆虐,数十亿升原油泄漏,导致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和新加坡的海岸遭到无法修复的污染,南海化为有毒死寂的海洋荒漠。这场冲突不仅重创了两家企业,也对整个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灾难性影响。
战争初期,雅加达会议的参与国努力促成停火,但随着战争对各国产生直接影响,这些国家的态度从寻求和平解决转为对公司行为进行报复。企业对陆地炼油厂和设施的攻击,以及对区域渔业和水产养殖业的破坏,摧毁了成千上万英里的海岸线,使得各国难以达成共识,国际紧张局势迅速升级。
这种紧张局势在马来西亚政府宣布支持沛卓石化后进一步恶化。菲律宾和越南最初指责马来西亚向企业利益屈服,随后转而宣布支持将其业务设在本土的苏石化。对形势的发展感到失望的中国和印尼正式退出了雅加达会议。
尽管越南设法避免直接冲突,但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立刻对其相邻的区域进行动员,特别是在苏禄海和南沙群岛附近。虽然两国避免了全面战争,但在两国海域边界以及具有战略意义的巴拉巴克海峡和西布图海峡地区,双方的海军和空军之间发生了多起冲突。叛乱组织也趁机加剧活动。
这种局势让太平洋沿岸许多大国感到极度不安。美国和日本政府担心冲突升级可能会牵扯到区域大国中国,导致自二战结束以来未曾见过的重大冲突。如此一来,可能会导致美国、日本和韩国的军队卷入战争,彻底改变太平洋沿岸的力量平衡。然而,随着某些写出来过不了审的原因,中国未能成为这场冲突中的主要参与者,这种担忧逐渐得到缓解。
在战争开始几周后,随着大部分基础设施遭到破坏,冲突的性质转变为对南沙群岛的实地控制。战争陷入僵局,苏石化和沛卓石化的部队开始在岛屿之间以及附近的海空中进行拉锯战,争夺各自的控制区域。在后方,后勤部队也试图加紧修复战争初期打击造成的损坏,并努力遏制石油泄漏到海洋中。然而,只要设施刚一修复,就会立刻被摧毁。
一年内,沛卓石化处于困境。苏石化获得了两个南海周边政府的支持,而沛卓石化仅有一个国家的支持。南海与苏联之间的航运距离是其到美国的一半。苏石化的武装力量是其对手的两倍多。虽然双方都无法投入全部兵力,但是苏石化明显在该区域部署了多出近一倍的军队和装备,并且能够更频繁地轮换新兵。同时,苏石化的领导层团结一致,而沛卓石化的领导层却意见分歧。后者的唯二优势在于其装备质量更优良,以及苏石化总司令Lupold Korepino任职时间较短。
在几乎所有有利因素的支持下,苏石化开始向南推进。数月间,沛卓石化的部队逐渐放弃对确保南沙群岛安全至关重要的岛屿和水道的控制。如果不是该公司的最大股东兼董事会重要的实权成员Ellen Trieste的顽强坚持,失败几乎是确定的。在上级的命令下,指挥官Casey Sawyer继续在这场几近失败的战斗中苦苦坚持。
2009年,经过一年半的战斗后,沛卓石化取得了一系列出乎意料的成功。由Sawyer计划的一次次攻击打得苏石化措手不及,沛卓石化的海军成功夺取了南沙群岛东侧的一连串岛屿,使在南沙群岛的苏石化部队与巴拉望的补给基地之间的路线被切断。紧接着,沛卓石化精准空袭了越南南部的几个苏石化基地。这些胜利让沛卓石化的领导层开始讨论扭转战争局势的可能性。
沛卓石化军队和领导层士气的最大提升则是发生在2009年10月。间谍获悉苏石化的创始人兼领导者Anatoly Novikovo计划进行一次秘密巡视。趁此良机,Casey Sawyer策划了一次特殊行动,意图拦截Novikovo从芽庄飞往平岛苏石化海上指挥所的旋翼机。10月15日下午3:21,沛卓石化的截击机与为Novikovo座机护航的空中巡逻队接触。十分钟后,Novikovo的Su-441旋翼机被一架由马来西亚政府借给沛卓石化的幻影战斗机发射的导弹击落,坠入海中,无人生还。
苏石化试图保护Novikovo死亡真相的计划仅仅维持了24小时。此后,沛卓石化的声明再也无法被否认。苏石化位于莫斯科的总部深受震撼,秘密警察立刻展开清洗行动,试图找出泄漏Novikovo行踪的人。苏石化高层也随即陷入混乱。
Casey Sawyer试图乘机在苏石化混乱时发动攻击,命令部队对苏石化南沙群岛前线及菲律宾和越南的几个关键基地发动大规模进攻。不幸的是,Sawyer低估了苏石化指挥官Lupold Korepino高超的指挥艺术和无私的奉献精神[3]。Korepino预判到了Sawyer袭击的时间和地点,苏石化的部队在他的指挥下提前做好了准备,使对手的多数袭击都以失败告终。
Casey Sawyer的战略失败后,沛卓石化再也没有机会赢得这场战争。袭击过后,Korepino集结了他的部队,并开始了为期九个月的南下进攻,最终以沛卓石化的军队承认失败并在苏石化的默许下进行了历史性的四天空运撤离南海而告终。沛卓石化的领导层终于意识到继续战斗只会损害公司的生存前景。而苏石化掌控了南海的所有石油资源,并维持至今(截至2020年)。
战后,沛卓石化花了两年时间恢复元气。公司股票价格和现金储备降至最低,军事资源严重枯竭,被迫开始了艰难的重建计划。尽管有人要求追究那些将公司拖入不盈利战争的领导者的责任,但最终唯一的高层变动是海军上将Sawyer。他因输掉战争而感到沮丧,辞去了自己的职务,并在不久后自杀[4]。Marshall R. Shepard被任命为他的继任者。如今(2020年),沛卓石化基本恢复了元气,其本身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仍是21世纪主要的企业力量之一[5]。
苏石化也遭受重创,损失了大量人力和装备,同时在战争中耗费了数十亿美元。但与沛卓石化不同的是,苏石化如今独自掌控了巨大的石油资源。南海的油田依旧富产,苏石化甚至还南海盆地的其它地区也发现了新的油田。
在战争前,一些小型公司曾活跃于南海的石油勘探。然而,遗憾的是,这些公司的平台无一在战争中幸存。随着苏石化的胜利,它确保自己成为该地区唯一的石油力量。一些小型公司对两家公司仍心存芥蒂,但大多数都无力采取行动。
战争虽然结束,但其影响依然存在。尽管这场战争不像国际冲突那样全面或具有破坏性,但其造成的损害几乎无法估量。即便在战争结束十年后的今天(2020年),南海仍然是地球上污染最严重的水域之一。没有人确切知道有多少石油流入海中,但在南沙群岛的浅水水底以及越南、马来西亚,尤其是菲律宾的海滩上,石油仍然可见。苏石化曾做出了一些战后清理的尝试,但几个月后认为徒劳无功便放弃了。作为战后与受灾国家租赁协议的一部分,苏石化为因战争而消失的渔村、工业和旅游业支付了赔偿金。赔偿金支付于2015年停止。
如今,沛卓石化和苏石化之间的紧张关系依然存在,两家公司再次在同一地区进行石油勘探并开展竞争——南极,没有人知道这是否会导致类似于南海的对抗和战争。有些人相信两家公司已经吸取了教训,而另一些人则认为重蹈覆辙不可避免。苏石化对重现自己胜利充满信心,而沛卓石化的领导者则誓言绝不会再让自己再被击败。两家公司现在都与其它实力强大的公司结盟。有一点是明确的:如果战争再次爆发,规模将远超南海冲突。届时将产生全球性影响,而当尘埃落定时,只有一方能获得胜利的果实[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