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女
本条目介绍的是欧洲文化中拥有超自然能力的女性。关于魔女的其他意义,请见“魔女(消歧义页)”。 |
---|
- 页面可能包含轻度的暴力、粗口、药物滥用、〇暗示相关描述;
- 阅读时有可能产生轻微不适感;
- 请确信自己已满当地法律许可年龄且心智成熟后再来阅览;
- 另请编辑者注意:勿滥用此模板。
![]() | |
基本资料 | |
萌属性名称 | 魔女 |
---|---|
萌属性别称 | 女巫、沃瓦、山之毕萝格、芭芭雅加 |
典型角色 | 莉泽罗忒·薇露库麦丝塔 |
相关萌属性 | 魔法少女、扫帚、不老不死、预言、魔法师、巫师、魔女(种族) |
魔女(witch),指欧洲文化中拥有超自然能力的女性。又称女巫等。
目录
简介
魔女(witch),在欧洲地区通行的拉丁文中,邪恶的女性魔法师称为「malefica」,指「使用邪恶魔法(maleficium)的女性」。不过欧洲各国并没有使用此称呼,如德文中魔女「hexe」含义为老妇人,法文中魔女「sorier」则为「妖术师」,英文中魔女「witch」。男性对应的翻译为「warlock」。十九世纪以后西方兴起的新异教团体"威卡(wicca)"便是「Witches' craft」的简称。当然了,此处的「女巫」或「魔女」不再含有贬义。
根据基督教的教义,魔女被视为「恶魔的奴隶」。透过崇拜恶魔、亵渎神等行为,魔女将获得具有特别力量的「魔女软膏」及「黑魔术」。
魔女的能力
基督教中魔女使用的魔法称为「邪术(Maleficium)」,在中古时期欧洲的通用语拉丁文中,这个字具有「恶行」的涵义。邪术指居心不良会对人类造成危害的魔术。
「邪术」一词最早出现于公元1-2世纪,远早于基督教出现「魔女」这个概念。「邪术」并不是衍生于神秘学中的「占星术」、「召唤术」的相关体系,通常泛指各种邪恶咒术、魔术。
传说魔女即使悲伤也不能流泪,当泪水滑落的时候,身上的魔力会完全失去,从而变成普通人类。
魔女被认为拥有的能力:
魔女夜宴
「魔女夜宴」,指魔女们与恶魔举办的集会。
在中世纪「魔女审判」中,大量的记录了「魔女夜宴」的细节,大致如下:
- 集合到夜宴会场
- 夜宴通常在人烟稀少的野外举行。魔女通常会使用魔女软膏飞往会场。
- 仪式
- 进行崇拜恶魔、亵渎神等仪式。亲近在会场现身的恶魔之王撒旦并礼拜对方,亲吻其臀部,以表达忠诚。新加入的魔女也在此阶段实施入会仪式,新魔女宣布效忠撒旦,撒旦会赐下魔女名号,并在其身上刻上「魔女之印」。并以亲吻恶魔的臀部以达成契约。
- 聚餐
- 模仿基督最后晚餐的餐会,有时会出现以献祭的婴儿为食物。餐会中准备了除了盐与面包以外的所有食物[1],但是味道并不可口。
- 舞蹈
- 所有人面对外侧,手牵手圈成圆,一边跳舞一边朝左侧绕圈。
- 乱交
- 与恶魔性交,近亲相奸、乱交等行为来表现对恶魔的崇拜。一般认为不论男女,与恶魔性交只有痛苦没有快感,恶魔的阳具形状极为畸形,而且像冰块一样冷,女性恶魔的性器也是冰一样冷[2]。
- 魔女夜宴结束
- 所有仪式结束后,魔女将返回自己的住处。
猎巫
在西方,女巫基本上都是属于禁忌,尤其是天主教国家。
在中古时期,略有超能力(如神迹)的女孩或女子,几乎都会被视为异类,然后将其烧死。
于是乎,女巫或是巫婆就是西方的禁忌,一旦被公众千夫所指、百人为言,乃至于十人为证是女巫或是巫婆,该女性就为惨遭捆绑后烧死,这就是坊间参考书所写的「猎巫」。
事实上,只要长得较为貌美的女子,几乎都会被丑女忌妒,诬指她们是女巫,然后那些可怜且事实上是无辜的女子都难逃被审问后烧死的命运。因此,在许多各种西方童话故事或是寓言故事中,女巫或是巫婆几乎都是反派的狠角色,且精通诈骗和蛊惑人心的技术来达成目的。
不过,就客观来讲,无辜冤死的女子其实占绝大多数。如英法百年战争中的圣女贞德就是最著名的例子。
魔女与魔法少女
ACGN中的魔女
关于以欧洲魔女为原型而设定的一个种族,参见条目魔女(种族)。
- 琪琪————《魔女宅急便》的登场角色。
- 篝敦子————《小魔女学园》的登场角色(几乎全员魔女)。
- 伊蕾娜————《魔女之旅》的登场角色。
- 木幡真琴————《飞翔的魔女》的登场角色。
- 壹原侑子————《四月一日灵异事件簿》的登场角色(次元的魔女、极东的魔女)。
- C.C.————《CODE GEASS系列》的登场角色(不老不死的魔女)。
- 火火里绫火————《魔女的使命》的登场角色。
- 练玉艳————《魔笛MAGI》的登场角色(八芳星的魔女)。
- 凯莉————《凹凸世界》的登场角色。
- 艾莲————《魔女之家》的登场角色。
- 贝阿朵莉切————《海猫鸣泣之时》的登场角色(黄金的魔女、无限的魔女)。
- 玛琼丽卡·璐·菲————《大神系列》的登场角色。
- 玉城祢子———⟪现代魔女的求职日记⟫的登场角色。